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远行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7:5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成静卫

  从年初到岁末,不断有人离我们远去,逐渐淡入历史长河的深处。他们有的如恒星,见证了中国经济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慢慢燃尽了自己;有的却如流星,在最耀眼的时候骤然滑落天际。

  荣毅仁红色传奇

  从“红色资本家”到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0月26日,他走完了八十九载人生旅程。

  荣毅仁是我国著名民族资本家荣德生之子,1916年生于江苏无锡。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荣毅仁带头递交了合营申请,在全国工商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年逾花甲的荣毅仁受命“出山”,筹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是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邓小平这样评价中信公司。它的出现比1980年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还早了一年。如果说,支持创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在面上的试验田,那么,支持荣毅仁提出创办中信公司,或许可以说是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在点上的试验田。

  改革开放之初,这位满头银发、气宇轩昂的“荣老板”,成了中国对外的“金字招牌”,他让世界更快了解和接受了刚刚敞开胸怀的中国。

  1982年1月,我国破天荒地首次在国外发行了债券——中信公司发出100亿日元私募债券,并很快在日本销售一空。

  在荣毅仁成功实现了这“惊险地一跳”后,中信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被评为AA,英国著名金融杂志《欧洲货币》称中信是“全球最经常面市的发行体之一”。

  1987年,美国著名大型经济杂志《财富》公布了他们组织专家评选出的1986年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名单,荣毅仁赫然上榜。他是新中国成立近40年来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作为商人的荣毅仁,其价值又远不能仅以商业衡量。

  从1979年至1993年,从63岁到77岁,荣毅仁达到了一生事业的巅峰。卓著的成绩,崇高的声望,终于把荣毅仁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1993年3月27日举行的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77岁的荣毅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达到了人生新的辉煌。

  凭借一种超乎常人的心胸和智慧,荣毅仁半个多世纪以来同中国经济风雨同舟,在支撑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着时代进步。

  薛暮桥见证百年

  一位经济学者这样缅怀薛暮桥:“对于我们这一代学者来说,薛老的人生已经是只能在影影绰绰的历史中寻觅的一部传奇,薛老的身影是我们在很遥远的地方眺望的一座灯塔。”

  7月22日,这座矗立了101年的灯塔突然熄灭了。曾几何时,他默默地闪着光,为中国经济领航。他是新中国计委、物价委、统计局的最早领导人之一。

  “文革”结束后,薛老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针对社会上“洋跃进”等急躁冒进情绪,薛暮桥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了中国要向商品经济转折,受到多方排斥,而薛暮桥始终支持孙冶方,并提出中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商品经济。

  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被誉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这本书在他脑子里酝酿了十几年,“文革”期间,他在“牛棚”里写,在“五七干校”劳动时,他坐在小马扎上写,写好了就用一块黑底红花的头巾把手稿包起来。1975年,他刚刚恢复工作,便到山东、江苏、安徽等三个省做调研,在对“文革”后的国民经济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后,重新写出这本书。1979年,这本书出版,之后一版再版,累计印发了1000万册之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