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高油价撞击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7:5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黄立锋

  进入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芝麻开花节节高,8月底更是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很快,一场突如其来的“油荒”席卷了珠三角各个城市。一时间,往日带来诸般方便的大小汽车变成了累赘。

  “油荒”突袭广东

  如果一个从未来过广东的北京人在8月中旬来到广州或者深圳,一定会惊讶,因为这两个城市的交通竟是如此的好,车辆畅通无阻,市中心车速可与香港相比。

  但这种车辆畅通无阻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人无比痛苦的结果,他们要么不得不在加油站一等数小时排队等候加油,要么把车停在家里,加入挤公交的行列,将原本半个小时的回家之路放大成一个半小时的颠簸之旅。

  “油荒”的背后,是

国际油价从2005年初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涨势。

  1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新年首个交易日,

原油期货价格收盘时每桶为42.12美元;2月22日,直冲51.15美元。此后,油价在波动中向上再向上。3月中,55美元;4月初,57.27美元;5月27日,首次突破60美元。8月份,70美元的关口失守,广东的油荒也就在此时发生。

  8月29日,油价跃升到创纪录的70.80美元/桶。此后数日,虽时有回落,却仍在每桶70美元的高位徘徊。

  呼唤油价机制改革

  油荒的到来,显然和一路走高的国际油价不无关系,可是,一些中国特色的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的定价体制下,我国与国际市场

成品油价格变动存在约一个月的滞后期,这之间的价差可能会达到30%。在油价激烈变动的时候,这种定价体制的弊端凸显。

  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巨大差距让炼油厂商们跃跃欲试。2005年前6个月,中国总共出口759万吨成品油,同比增长48.6%,出口收入高达3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9%。

  广东的成品油外运依存度高达60%,本地的油出口增加了,进口减少了,原本要运来广东的也多出口了。再加上台风让华东油轮不能南下,加上走私,加上8月份的需求增长,广东不闹油荒才怪。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