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05年:资本市场转轨之年 突破基础已具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7:5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夏丽华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券商分化初现、上市公司综合治理拉开大幕、银行系基金起航、资产证券化试点、权证等新产品推出……2005年,资本市场处处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年初“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只要大家形成
共识,今年就是资本市场的转折之年”。转折一词,自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转轨已经开始,实现突破的基础已经具备。

  改革突破年

  毋庸置疑,

股权分置改革是2005年资本市场变革最大的亮点。

  历史终于不再重复,改革的顺利推进超过了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料。11月全国股权分置改革大会后,改革减缓的苗头也得以提前纠正,截至目前,完成股改或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市值占总市值三成多。以目前的速度,市场人士预测,明年一季度或“两会”前后将会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中石化等超大型央企在此期间能启动改革,“占总市值60%、70%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的市场预期如期实现,实行新老划断、恢复股市融资功能将提上日程。

  无论用怎样的语言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可能都不为过。而其最本质性的意义在于,股权分置的解决最有利地推动了整个资本市场体制的转轨,同时给新体制提供了最重要的生长点。比如已经推出的上市公司回购管理办法,还比如正在酝酿中的新的证券交易制度、更市场化的融资政策,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办法等。

  有学者说,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上发达资本市场将从形似变成神似。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2006年就是这个转变之年。

  综合治理年

  2005年,优质券商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同时券商关闭、清算公告不断,两者轮番见诸报端,市场分化和优胜劣汰已成趋势。目前,券商分类监管中的第一类,即创新试点类券商共有13家,第二类即规范发展类券商有8家,截至11月广东证券事发,近两年关闭的券商却达到了16家。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明年业务牌照制度的全面落实,现有券商的分类监管将全面落实;同时,以新生的中信建投证券、中国建银投资证券为代表的风险券商处置模式将进一步市场化。

  综合治理肯定不仅限于券商,当下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经拉开大幕,在国务院批转的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26条意见中,明令要求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坚决遏制对外担保,已经侵占的资金则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

  创新发展年

  2005年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发展。

  这一年,创新发展得到最大程度的共识。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规范的集合

理财、股权分置改革中推出的权证等,将在2006年进一步壮大规模。而新年伊始新《证券法》和《公司法》的实施,将为资本市场创新打开更大的空间。

  同时,机构投资者继续在规模和类型上发展壮大,今年已经启动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工银、瑞信、建信三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而在引进社保基金、

企业年金、QFII入市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之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