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年熊气一扫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6: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钱妹:小算盘哥哥,听说明年股市要来电,我是不是把炒房的钱都转到股市上? 小算盘:妹儿,你的消息硬是灵通。 今年年末的股市热闹非常。今天我就把商报有名的牛博士请来为明年的股市号个脉,正所谓---- 新起点 昨日大盘突破年线
昨日,沪指上涨12.83点,自2005年10月以来首次跨越年线大关,以全日最高点1169.86点报收,成交110亿元,较前日放大六成,年末大盘的超强势表现似乎预示着来年的好光景。 回首2005,这一年A股的表现全球排名倒数第4,我们两度经受千点惊魂,沪深股市正在“推倒”后的废墟中艰难“重来”。1000点,是大多数股民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短短数月,又有不少人已经放弃了对牛市的无休止期待,挥泪离开这个令人伤心劳神的所在。“置之死地而后生”,“死地”已现,“生”期何在? 这个时候,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会另有一番启迪:如果以5月9日上证指数1160点为起点,到昨日收盘的1169.86点为收盘,做一根股改为主题的K线的话,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根实体为10点,最高为1223点,最低为998点,上影为53点,下影为172点的阳十字星---一颗巨大的早晨之星! 这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2005年是否就是转折的开始年呢?我们相信,2006年的市场走势将应证我们的观点。 攻:五大力量 推升大盘 1、政策做多 推动行情上升 为确保股改顺利推进,必须保持市场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这是目前市场最大的基本面,并且已经为“7?22”以来的行情所印证。将股改进度与市场的张弛格局相对应,不失为把握市场脉动的一大捷径。为配合股改,一系列旨在重塑投资者信心,打通资金入市渠道的新政都还在酝酿之中,随时可能出台。 2、人民币升值 助股市腾飞 2005年7月22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一轮旷日持久的升值周期已经拉开帷幕,巧的是,今年最值得称道的“7-22”行情正是由此起步,这不仅仅是巧合。 从国际经验来看,历史上一国货币升值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巨大腾飞。1985年~1989年,日元汇率升值一倍,而同期的日经指数从13000点暴涨到40000点,这一奇迹发生的主因,正是汇率变动给股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未来数年人民币步入长期升值周期,已经成为市场内外的共识。就股市表现而言,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众多QFII争抢入市额度,对升值表现敏感的地产、商业、银行等个股已经走出了壮观的行情。JP摩根预言2006年人民币升值将达惊人的13%左右,这一预言如能成真,股市想不起飞都难! 3、T+0预期 资金潮涌来 “创新”将是2006年股市的主题,我们绝对不能低估“创新”的能量,从最近以来权证“创新”的表现实例,足见市场对投机秉性的饥渴。 如何处理股市危机,有句华尔街的名言可资借鉴---“对付任何此类危机,你只需开闸放水,让钱充斥市场。”而对于沪深股市来讲,只需策略地启动“金融创新”机制,唤醒大众最原始的投机饥渴就行了! 很快会兑现的“创新”当属A股逐步恢复T+0以及区别对待的涨跌停制度,在吸引资金上权证独领风骚的局面很快将会改观,A股的流动性会由此大大提高。更多的ETF产品,以及有着避险功能的ETF权证面世的可能性也相当高,股指期货在明年也有望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这些措施,对市场资金面的正面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4、股改成功 解股市长期死结 长期以来,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是将流通股股东作为侵害的对象,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大股东的利益无法体现在股价上,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随着股权分置难题的破除,国内股市中公司治理最大的死结已经解开。 虽然我们知道,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并非一了百了,要从根本上杜绝大股东的侵害行为还必须依赖严刑峻法,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毕竟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的巨大进步,这对公司质量的稳固提高,打造股市长期向好的基石当功莫大焉。 5、并购热浪 再起炒作狂潮 并购的力量体现在外部资本力量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威慑上,发生在上市公司上的大规模并购,在全流通的框架达成之后,将很快登陆沪深股市,为市场带来震撼人心的新主题。 2005年,外资并购风生水起,福特增资江铃汽车,米塔尔钢铁入主华菱管线,拉法基借道双马,凯雷投资掌控徐工。中石油回购旗下3家A股,中石化系的私有化也在暗自操作,如此密集的大手笔重组行为,为沪深股市多年来仅见。 另外,一些实力机构通过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也步入高潮,现在市场内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低于当初法人股转让价,估值的诱惑、低谷期行业整合的冲动已经体现在部分行业的上市公司身上,来年的市场掀起一股并购上市公司的浪潮很值得期待。 守:三大利空须防 也许是2005年的教训太深刻的缘故吧,来自券商、基金等实力机构报告的观点,国内大腕对2006年的行情演绎出言充满谨慎。在强调估值偏低的同时,三大利空因素不断地重复在机构的年度报告之中。 1、经济减速业绩堪忧 对于宏观经济减速的问题,首先我们有一个疑问,沪深股市的市场走向什么时候真与经济走势相吻合过?在每个体验者看来,年度GDP增长是9%还是8%,在市场层面上能够感受这样的区别吗?答案是否定的! 明年经济减速、上市公司增长放缓也许都是事实,但有一个更大的事实,却不为主流机构所提及,那就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GDP累计增长了80%(按最新经济普查口径可能还要多),而这期间股市市值暴跌了将近一半,这个无法解释的背离究竟市场会作出何种修正,我们真想明白了吗? 2、新老划断扩容抽血 新老划断之后市场将迎来扩容大潮,对于2006年的股市来讲这是一桩确定的事件,惟一不确定的是时间,在3月还是在6月而已。 我们不否认临近新股发行前后,市场将经历一次重挫,但可以相信的是,扩容的节奏绝不会过于冒进,新股带来的新鲜血液,从长期来看,在全流通机制下重启新股发行,对市场的输血效应当大于抽血效应。 3、全流通减持压力大 至于下半年的公股流通,是否一定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供需失衡,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按现有“锁一爬二”的法规约束,明年底前真正能进入可流通的总量在5000亿以下,真正套现的比例恐怕远没有市场想象的大。 后势:转折已现 赶快亮剑 明年将掀“N”字升浪 在今年7月23日商报证券出品的三季度投资锦囊中,我们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勾勒出未来市场变化的总体框架,其核心观点---“中级反弹从千点起步”、“高潮将在8月上演”已经得到市场完美的印证,虽然1250点的反弹目标比实际的点位低了27个点,如果考虑到股改除权对指数的拉低作用,大盘真实的反弹目标应该已经超过1250点。 今天,在这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我们再次提出令市场振奋的观点---市场的转折点已经在2005年找到,那就是千点附近,2005和2006年一样都是夯实长期底部的转折年,“N”字波将是2006年市场走势的总体框架。2006年的首季市场将迎来股改行情的真正高潮,其力度比“7?22”行情丝毫不逊,这是一波延续“7?22”行情的C浪延伸,反弹的目标直指1300点区域(上下20点),二月底三月初见阶段性顶点的可能性居大。 处于长期牛市的发端 在剖析沪深A股未来行情之前,让我们先将视角放在最近20年内日本股市的波动上吧。 日本股市从1990年见高40000点以后就遭遇了长达10余年的大股灾,股指在这期间跌去80%!有趣的是,从1990年到2002年初的这段走势,除了在时间上比沪深股市多出一倍之外,在形态结构上惊人地巧合,其15000点相当于沪市大盘的1300点。然而,2002年日经指数跌至8000点之下后,两个月之内收复失地,并由此展开跨度4年的长牛行情,昨日高收在16350点的位置,相当于沪深市场重上千三了。 沪深股市将很快重复日本股市近年的走势已无多大异议,目前业界的分歧主要是,大盘现在的位置相当于日经指数哪一个时段,是2002年初还是2003年中?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2005年的1000点并非大熊市的终结点位,如果是后者,则说明市场已经结束了一个长达15年的牛熊大循环,正在上演的正是一段长期牛市的发端! 最后一跌不可怕 难怪境外的QFII对沪深股市突然趋之若鹜了,对那些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在日本股市升值期大赚的海外基金和私人大鳄看来,只不过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罢了,而包括国内各类机构在内的中国股民,只有这些年大熊市被修理的惨痛记忆,将抄底的机会拱手让给QFII,丝毫也不足为怪。 即使按最悲观的估计,明年市场还有一次考验千点以下的机会,放在两年以上的周期看,这不过是熊市最后一跌罢了。而且,考虑到2005年沪深股市的股改因素,正在进行的行情是起于千点,在一年的时间内大盘又再次跌穿千点,几率究竟有多大呢?所幸的是这一世纪难题的答案即将在2006年年中揭晓。 第一攻击目标锁定1300点 43周左右的低谷周期历经了数年的考验,被证明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在展望来年的波动结构中,继续沿用这一胜算颇高的周期。以“7?22”行情为起点,43周之后大盘的时间之窗将落在明年的5月,在涨跌时间的分配上,我们将60%以上的时间作为上涨周期,高点出现在明年2月底3月初的可能性居大。 目标点位首先看1300点,这一区域是2004年以前三次托起大盘的铁底,也与2005年年内最高的1320点相若,后市大盘首先面对的是上试1300点阻力。在浪形结构上,我们认为仍将延续2002年以来几次重要反弹的a、b、c三浪结构,目前b浪的整理已经走完,正在运行的是最具爆发力的c浪,后市将以大涨小回的方式实现其最终目标。序幕已经拉开,再不亮剑更待何时!(牛博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