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遇尴尬 绝对收益概念兴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8:13 中国证券报 | |||||||||
基金抱团取暖走向终结,但个性化投资将对基金公司形成更大考验 本报记者杨国成北京报道 要排名还要绝对收益基金业今年又是尴尬的一年。继去年整体亏损之后,今年基金业始终处于整体亏损的压力之下。尽管有富国天益、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安顺等开放式股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所有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截至12月20日的简单平均收益率为-0.17%,同期上证综指跌幅为10.28%。基金在年底这波行情中拉升净值似乎颇有成效,离扭亏只差一点点,但这掩盖不了基金业在整个2005年中面临的压力。 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均压力巨大。不少基金公司在年底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都向投资者真诚道歉、检讨,争取投资者的理解,并找出原因,希望来年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好业绩”。但对“好业绩”的理解,基金经理与持有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基金经理努力争取的,是一个好的业绩排名。而持有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正的回报。 这本应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但由于理解与把握的角度不同,也由于综合原因导致的基金重仓股普遍下跌,出现了基金经理非理性杀跌的苗头:为了争取好的业绩排名,对基金重仓股争先恐后杀跌出局,不管个股价值,也不管持有人的长期损失。曾经的状元基金经理刘青山通过本报率先发出呼吁:基金深陷排名陷阱!基金经理应该同心协力,坚持价值投资,制止这种非理性行为的蔓延。一时引起业内广泛共鸣。以致在不久后深圳举行的国际基金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最大基金持有人代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刘慧敏等都公开呼吁,基金不要片面追求业绩排名,而应更注重给投资者获取正的投资回报。如果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是负的,即使业绩排名第一,那又有什么价值呢? 在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要获取正的投资回报,的确很难,但并非完全做不到。专家认为,市场低迷不应成为不这么努力的借口。正因为如此,有不少基金公司老总都表示,明年仍将不会有太大行情,将改变投资策略,转而为持有人谋求绝对回报。其实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基金经理要有持有人利益本位的意识,要有一切为持有人获取正的投资回报的投资管理出发点。而不是置持有人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业绩排名。如果具备了持有人利益本位的意识,也这么努力去做了,即便效果一时不好,投资者也会理解的。 个性化投资能走多远今年基金投资上出现的最重要变化,就是抱团取暖走向终结,个性化投资拉开序幕。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业绩下降是抱团取暖走向终结的直接原因。自2003年以来,基金的持仓过度集中于此类周期资产,即使非周期类资产也出现了过度集中的问题,从而估值也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 个性化投资的兴起则有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的原因。被动方面,基金从蓝筹股减持中腾出来的资金,总要找一个合适的去处。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许多基金是不可以过于轻仓的。主动方面,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改变“高资源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建立低资源投入、低能耗的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公司、新型环保类公司等开始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基金开始从中发掘潜力个股。 但这样的公司多数规模较小,容量有限,市场对其研究也不深入,因此,作为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在他们上的投资具有明显的独占性,一只个股基本上以一家公司为主,其他基金只能小规模参与。正因为如此,基金的个性化投资从一开始就有“庄股化”倾向,潜藏着一定流动性风险。 专业人士认为,个性化投资潮的中长期成效,完全取决于他们对有关上市公司的研究与把握。如果我们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相关上市公司也抓住了机遇,基金无疑将会从中受益。但这种个性化投资模式对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各公司都是一个考验。 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简单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上证综合指数涨跌幅 1999年38.26%19.18% 2000年47.53%51.73% 2001年-14.28%-20.62% 2002年-11.06%-17.52% 2003年20.28%10.27% 2004年-1.49%-15.40% 2005年-0.17%-10.28% 2005年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与债券指数对比表 债券基金简单平均8.46% 沪市国债指数13.75% 天相国债全价11.63% 天相企债全价20.08% 天相转债指数6.13% 数据来源:天相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