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流通股股东态度变化 激情亦真冷淡亦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8:1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良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的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受到流通股股东们的高度重视。但从6月的火热到12月的漠然,短短半年时间,流通股股东们对股改的态度就从激情走到了冷淡。

  6月中旬,四家试点公司之一的某公司股东大会上,流通股股东可谓群情激昂。在股东大会现场,人声鼎沸,一批又一批的人踊跃要求发言,而发言的主题大部分都是历数上市公司的“圈钱”历史,或者陈述自己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惨痛经历,最后号召大家对该方案投反对票。而有一些晚到的流通股股东,因为对公司的接待不满,甚至直接冲到主席台前,掀掉了董事长面前的牌子,现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12月的某股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平静成为主旋律。短短40分钟,股东大会就宣告结束,没有人提出质疑,没有人要求现场发言,流通股股东们异常沉默。随着董事长致辞,重温股改方案,投票,公布结果,整个股东大会就像走了一个过场,其间难以让人感觉到一点“博弈”的气氛。事实上,近期以来,流通股股东对股改的热情正在逐步流失,许多股改公司的股东大会开始流于形式。

  数据也许能说明一切。在试点公司阶段,流通股股东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首批试点公司的投票率普遍在60%以上,高者接近80%。而随着股改迅速全面推进,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率一路下滑,近期的投票率大多在25%上下,低者如上海梅林,投票率只有12%,而重庆路桥投票率也仅为12.91%。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260家已经进行股改投票的上市公司中,有255家获得通过,整体平均投票率为32%。考虑到两批试点以及全面推开初期的高投票率,近期流通股投票率的下滑之厉害可见一斑。

  从充满热情到冷眼看股改,流通股股东激情的流失来自于对股改期望值的降低。股改初期,许多流通股股东把它当作一次清算历史旧账的好机会,主动性非常强。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简单地接受非流通股股东制定的对价方案,而是自己根据公司的情况,制定了一个对价方案,并据此和公司展开博弈。甚至还有不少深度套牢的股东,寄希望通过股改的大比例支付对价,降低自己的投资成本或者一举解套。带着这种想法,他们对非流通股股东平均大致为10送3股的对价水平难以接受,期望用手中的否决权来迫使非流通股股东提高对价。

  尽管一些流通股股东竭力抗争,但他们无法阻挡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顺利通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共有26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投票,仅有5家公司方案被否,其余255家公司均安然过关。这让一些流通股股东心灰意冷,也让很多原来摇摆不定的流通股股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倾斜:虽然心里对方案并不满意,但仍然投了赞成票。而更多的流通股股东,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选择了作壁上观,不愿意参与此次股改的投票。这也是导致当前流通股投票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分类表决权是流通股股东在股改中的唯一武器,而

股权分置改革又是直接牵涉到流通股切身利益的大事,流通股股东轻易放弃掉自己的权力是不理智的行为。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蔓延下去,不仅非流通股会愈发漠视流通股的利益,使得流通股股东在此次股改中又遭“一刀”,而且也会让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打上一个折扣。专家呼吁,流通股股东们应当积极参与到股改投票中来,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投下自己真实的一票,这样才能验证非流通股股东制定的股改方案是否有效,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而有关部门也不妨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流通股参与投票,使得股权分置改革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单边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