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酝酿突破 混合资本债打通输血新路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8:0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王妮娜西南证券公司程萍萍

  “东边不亮西边亮”,对于快要用完次级债发行额度的银行来说,混合资本债券的出现,开辟了补充资本金的新渠道。这种创新债券形式的问世表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正在酝酿突破,向灵活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更具资本属性的融资工具

  “当前国内银行资本金压力很大,必须开辟新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银监会监管三部主任楼文龙说。

  12月23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利用这一创新债券形式,补充附属资本。兴业银行已获准发行40亿元人民币混合资本债券,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

  与长期次级债相比,混合资本债券可以达到核心资本的100%。这意味着,在

商业银行最多可以发行占核心资本50%的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的情况下,发行一定额度混合资本债券,可以填补不足核心资本100%的差额部分。

  同是债务融资工具,混合资本债券相比次级债,最受商业银行青睐的地方在于,当商业银行出现亏损或流动性危机时,其发行人可以延期支付利息;债券到期时,若出现约定情况,可以延期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这两个特征让它具有更强的资本属性,更有利于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

  有效缓解资本金吃紧压力

  混合资本债券的问世无疑是中小银行的“福音”。兴业银行董事会秘书局总经理唐斌表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狭窄,资本结构单一,发行混合资本债券是所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可取选择。

  资本不足是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难题。对于中小银行,取道公开上市要受

股权分置改革等政策因素限制;若是自力更生单靠利润积累,无法跟上业务扩张步伐;若转向次级债,有限的发行规模,解不了资本金的“燃眉之急”;至于可转债则只适用于上市银行。

  即便是已经上市的银行,也日益感觉到资本金补充的压力。在股本融资一再延迟的情况下,目前上市银行主要通过资产结构调整,及发行次级债来满足扩张的需要。以2005年中期的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的次级债规模已经接近核心资本的50%,次级债的发行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上市银行的扩张需要。

  而混合性资本债券的发行将打破这一瓶颈,让上市银行在2006年获得快速发展。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可发行的混合债券金额均比较可观。如果全额发行,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会有较大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市银行继续扩张的需要,缓解股本融资压力。

  关注四大投资风险

  “对混合资本债券条款的设计主要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不足、补充渠道匮乏的现状。”唐斌介绍,有关条款的设计主要兼顾两点:既开拓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又不致使发行条件宽松。

  他指出混合资本债券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四方面。首先,清偿顺序在后。一般说来,混合资本债券偿还顺序与次级债券相同或次于次级债。因此在发行人破产清算时,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

  其次,混合资本债券到期时,若出现约定情形,发行人可以延付本息,而不构成违约,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债券到期时无法收回本息。

  针对以上风险,发行人一般通过提高风险溢价作为对投资者的补偿,其信用风险溢价一般要高于同一银行发行的一般金融债券。

  第三,出现约定情形时,发行人将递延支付利息,因此投资者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投资收益。对此,发行人承诺对递延利息部分按合理利率水平支付利息,投资者的风险就可以得到补偿。

  最后,流动性和利率风险。混合资本债券的期限在15年以上。我国尚无此类债券上市交易,可能交易不活跃,变现能力较弱。但是,由于此债券将在银行间市场交易,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在较长期限内我国的利率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投资者可能因此出现损失。为了规避这类风险,债券的票面利率可设立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品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的判断,做出投资决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