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1:56 中国证券报

  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内容提要

  初步预计: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4%,CPI为1.8%;2006年GDP增长率为8.8%,CPI为2.0%左右。

  未来拉动价格向上因素:较高的国际油价,投资反弹的风险,公共服务品价格和资源
性产品价格潜在的上涨压力。

  未来拉动价格向下因素: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产能过剩,粮食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价格涨幅总体继续回落的趋势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回落后趋于稳定,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造成物价水平总体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较大,部分生产资料产能过剩,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由供求偏紧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

  当前价格形势评述CPI同比涨幅回落后趋于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生活资料价格连续8个月下降。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逐月回落,燃动力和有色金属价格涨幅仍然偏高。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出现下降,粮食价格稳中略降。企业商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消费品价格同比连续4个月下降。房价涨幅总体有所上升,新房价格涨幅扩大,工业用地价格涨幅反弹。股价低位震荡,债券价格略有下降,货币市场利率回升。人民币远期汇价下行后企稳,近月NDF变化相对平缓。燃料油、大豆期货价格回落,铜期货价格创出新高,棉花期货价格高位震荡。进口价格下降,出口价格同比涨幅略有上升。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国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涨幅仍然较高。

  一、主要物价指标的变动态势(一)CPI涨幅回落后趋稳,食品价格涨幅略有反弹

  从趋势上看,当前居民消费价格(CPI)月同比涨幅回落后趋于稳定,非食品CPI涨幅比较稳定,连续10个月保持在0.8%至1.0%之间,服务项目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仍高于消费品价格涨幅。

  1-11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1.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累计同比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5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2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二)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生活资料价格连续8个月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基本上呈现继续回落态势,但PPI的分类价格走势差别较大。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相对较慢,特别是上游的采掘业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涨幅仍然偏高;生活资料价格同比连续8个月下降,特别是耐用品价格继续维持3%左右的跌幅。

  1-11月份PPI累计同比上涨5.1%,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7.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从月环比价格看,PPI总水平在下降,比10月份下降0.1%。

  (三)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逐月回落,燃动力和有色金属价格涨幅仍然偏高

  从月同比涨幅看,年初以来,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总体上呈逐月回落态势,黑色金属和化工原料价格涨幅回落速度快于燃料动力和有色金属价格。11月份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年初回落5.3个百分点,但涨幅仍然较高。

  (四)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出现下降,粮价稳中略降

  1.农产品生产价格开始下降,粮食生产价格降幅增大,粮食主产区集贸市场粮价稳中略降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去年同期相比,11月份籼稻价格下降5.5%,粳稻价格上涨1.5%,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下降6.3%和7.7%,大豆价格下降8.4%。籼米和面粉价格分别下降2.3%和3.2%,粳米价格上涨1.8%。

  (五)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消费品价格连续4个月下降

  11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较上年同期上升0.7%,但总水平与上月持平,较年初上升0.6%。前11个月企业商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2.7%。11月份消费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1%,这是连续第4个月同比下降,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较上月下降0.1%,较上年同期下降1.1%;非耐用消费品价格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下降1%;投资品同比上涨1.46%,涨幅继续逐月回落,比年初回落3.8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74个百分点。

  二、主要资产价格走势(一)房价涨幅有所上升,城市间房价走势差异较大

  1.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回升。10、11月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6.8%,涨幅比9月份分别提高了1.1和1.3个百分点。11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3%。

  2.房屋租赁价格涨幅略有上升。三季度房屋租赁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2.1%,涨幅比二季度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租赁价格上涨0.4%,办公和商业娱乐用房租赁价格分别上涨3.2%和2.3%,工业仓储用房租赁价格下降1.3%。

  3.城市间房屋销售价格走势差异较大。环比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由10月份的14个下降到11月份的12个。11月份同比涨幅回落幅度居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桂林、牡丹江、洛阳、丹东和上海。上海连续4个月同比涨幅回落幅度排名在前五位。

  (二)股票价格上升乏力,呈低位震荡走势2005年年初至6月上旬,上证指数呈现下跌走势,期间创下八年以来的历史新低998.23点(2005.06.08),然后开始反弹,但上升无力。7月初上证指数再度下行,但7月中旬开始加速上涨,上涨势头持续到9月中旬。9月下旬至今股指呈震荡下行走势。目前股指在低位震荡,11月30日收于1099.26点,与10月底相比上涨20.22点。

  (三)国债价格开始震荡下行,债券收益率略有回升

  2005年1至10月份,上证交易所国债指数呈稳步上升走势,由年初的95.69点上升至10月末的108.22点,上升12.53点。11月初,国债指数开始小幅向下震荡调整,11月30日收于107.35点,较10月末下降0.87点。1到11月份,交易所国债交易基本稳定,略有起伏。

  1-10月份,各种期限的债券价格延续上涨趋势,相应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10月底开始,随着预期利率风险的释放,债券收益率出现小幅上涨。

  (四)人民币远期汇价企稳,铜期货价格创新高

  1.人民币远期汇价下行后企稳,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收敛

  2005年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其中,美元兑人民币1月期和1年期两个交易品种较为活跃。

  美元兑人民币1月期远期报价走势在远期业务推出之初稳定在8.0816左右;自8月末起波幅逐渐放大,9月9日达到8.09445的最高收盘价,此后,呈缓慢下降之势。11月8日报价开始企稳,呈横盘震荡走势,12月8日报收于8.0558。

  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远期报价走势在远期业务推出之初以7.8238开始,旋即上行并企稳,8月末回复初始价位。此后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远期报价总体上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表明市场对人民币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预期。但11月11日以来,报价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收敛。12月8日报价收于7.7834。

  2.近月NDF变化相对平缓,贴水值明显缩小在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21日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前,美元兑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贴水值出现较大幅度的扩大,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明显增大。7月21日以后至9月上旬,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在NDF市场产生了明显的贴水缩窄效应,9月9日,NDF贴水值缩小至全年最低值2400点,表明人民币在NDF市场的升值压力明显减弱。12月6日的NDF贴水值收于3200点,显示一年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达7.7580元,NDF市场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对缓和。

  3.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回落,铜期货价格创出新高

  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在10月13日创出新高3288元/吨之后,有所回落,12月8日收于3056元/吨。上海铜期货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攀升,但在11月30日之前仍然在37500元/吨之下,进入12月份,铜期货价格加快上涨,12月8日达到39310元/吨,创出新高。

  4.棉花期货价格高位震荡,大豆期货价格持续下行

  (五)货币市场资金需求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升

  2005年以来,受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后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水平提高和金融市场流动性日益充足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进入11月份,货币市场资金需求有所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升。11月末回购利率由9月末的1.15%升至1.44%,拆借利率由9月末的1.58%升至1.76%。

  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走势(一)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涨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平均工资12291元,同比增长13.6%,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平均工资12855元,同比增长13.3%,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集体单位7287元,增长14.6%,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其他单位12456元,增长12.6%,涨幅提高3.4个百分点。

  (二)土地交易价格涨幅略有回落,工业用地价格反弹

  三季度全国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9.8%,涨幅比一季度高2.0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低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地和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价格有所反弹,分别上涨6.2%和6.4%,涨幅比二季度分别提高3.2个百分点;居住用地交易价格上涨11.1%,涨幅比二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

  四、国际价格水平的基本概况(一)出口价格涨幅略有上升,进口价格下降我国出口价格同比涨幅略有上升,9月、10月、11月份分别达到0.6%、1.4%和1.9%,但涨幅比8月相比,分别下降2.5、1.7和1.2个百分点;进口价格持续下降,10月、11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2%、0.2%。贸易条件有所改善,10月、11月份贸易条件指数分别为102.6和102.1。

  (二)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后明显回落,但价格水平仍然偏高

  2005年1月初,在短暂维持2004年年末国际油价回落的态势后,国际油价在波动中呈现持续上涨态势。2005年1月3日至12月7日,WTI近月期货价格收盘价平均值为56.40美元,较2004年的平均价高14.89美元,上涨了约35.9%。国际成品油价格走势与原油价格走势保持一致。

  (三)多数贱金属国际价格涨幅仍然较高,铜价涨幅最大

  今年以来,虽然非能源类初级产品的平均价格呈现小幅上涨趋势,但大多数贱金属价格的上涨幅度仍较大。12月2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铜、铅和锌的现货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22.2%、48.2%、16.5%和44.6%,其中铜价的涨幅最大,铜价已处于1870年有此项交易以来的最高水平,锌价也达到近8年来的新高。镍和锡的价格却分别收于12650美元和6350美元,较年初分别下降了10.9%和16.7%。上述六种贱金属价格3个月期货价格的走势与现货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

  当前价格走势的成因分析当前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服务项目和居住类价格,拉动CPI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消费品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回落,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总体上由供求偏紧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和供过于求。M1与贷款增速适度,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

  一、食品、服务项目和居住类价格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一)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前11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拉动CPI上涨1.01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达到54.6%。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发生变化。在食品价格的6大分类中,粮食、肉禽和蛋的价格涨幅明显缩小,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减弱;鲜菜价格涨幅扩大,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

  (二)CPI涨幅略有反弹的主要原因是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扩大

  10、11月份,粮食、肉禽及制品、蛋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受气候和去年基期因素的影响,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幅度比9月份及去年同期提高较多。受此影响,10、11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比9月份分别提高了1.0和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比9月份上升。非食品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在1.2%,非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不变。因此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涨幅的扩大是CPI在10、11月涨幅反弹的主要原因。

  (三)居住类和服务项目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

  2005年前11个月与2004年同期相比,居住类和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有所提高,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两类价格合计对CPI的拉动作用达到1.5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7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当前拉动CPI上涨的主要是食品、居住类和服务项目价格,前11个月三者合计拉动CPI上涨2.3个百分点。拉动CPI下降的主要是CPI中的工业消费品价格。

  二、市场供求关系转变和国际油价回落导致PPI涨幅回落

  (一)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由供求偏紧转变为基本平衡和供过于求

  随着近几年来投资的高速增长,生产资料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快于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供求关系由2004年的总体上供求偏紧转变为2005年的部分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供求关系的转变是导致PPI总体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能源行业产能扩大,能源供求基本平衡能源供求紧张、价格快速上涨是2004年以来PPI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煤、石油、电力等瓶颈行业投资的连续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产能得以扩大,能源生产增速较快,缓解了能源供求紧张的局面,能源价格涨幅开始回落,PPI涨幅也随之回落。

  2005年前10个月,发电总量在前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增长12.8%,是近20多年来高增长的年份(1993、2003、2004年分别增长15.3%、16.5%、14.5%,其余年份均低于12%),全国拉路限电电网数量逐月较少,由3月份的21个下降为9月份的10个;全国社会煤炭库存比年初增加了3200万吨,重点用煤行业煤炭库存基本正常,煤炭供求紧张状况的缓解导致了煤炭价格下半年以来逐月回落,11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2%,涨幅比6月份减少8.7个百分点。

  2.投资过度行业产能出现过剩,产品价格下降水泥、电解铝、钢铁、有色金属、焦炭、电石、汽车等行业由于近些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增加过快,生产能力出现较大过剩,产品价格开始下降。各种钢材产品出厂价格先后出现下跌,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1.3%,其中普通大型、中型、小型钢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6.5%、0.4%,线材和中厚钢板价格分别下降6.8%和7.1%。部分铁合金产品价格下降了20%-30%。

  随着价格的下降,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增速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

  (二)国际油价高位回落使得PPI涨幅下降我国原油4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石油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国际油价是推动国内PPI上涨的重要因素。9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开始逐步回落,11月底WTI原油价格下降至57.32美元/桶,比最高位下降了约18%。受此影响,11月份国内原油、成品油、相关化工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相应从高位回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2%,涨幅比8月份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8.6%、18.9%,比8月份回落了14.2和3.9个百分点;化工原料价格上涨1.9%,比8月份下降4.7个百分点。国内原油、成品油和相关化工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的回落,最终导致了PPI涨幅的回落。

  三、M1与贷款增速适度,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贷款的增长率与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的变动有正向相关关系,M1增长对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影响的滞后期约为6个月,贷款增长对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影响价格的滞后期约为5个月。今年年初以来,M1和贷款增长适度,增速稳定,贷款余额月同比增速基本稳定在13%与14%之间,对缓解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压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居民对当期物价水平基本能接受,但对未来物价走势不乐观。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制造业稳定增长,新订单保持增长趋势。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通胀压力加大。推动我国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是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投资反弹的风险,公共服务品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潜在的上涨压力。拉动我国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是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产能过剩,粮食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小幅下降的风险。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率2005年为9.4%,2006年为8.8%;我国CPI2005年为1.8%,2006年为2.0%。

  一、景气指标分析(一)居民对当期物价基本能接受,对未来物价走势不乐观

  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1月中、下旬对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较上季度略有提高

  2005年四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2.4%,较上季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24.5%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降低0.6个百分点;63.4%的居民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较上季提高1.1个百分点;12.1%的居民认为“物价令人满意”,较上季降低0.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2.居民对未来物价的走势仍不乐观。

  从居民对下一季度物价的预期看,有41.7%的居民预测物价上升,较上季提高5.5个百分点,只有4.3%的居民预测物价下降,较上季降低1.7个百分点,居民对物价的未来走势仍不乐观。居民的物价预期与物价的真实变动趋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煤、气和住房价格有上涨和调价的潜在压力。

  (二)PMI表明制造业稳定增长,新订单保持增长趋势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1%,与上月持平,主要指标均保持平稳状态,表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11月份生产指数为58.8%,报告生产比上月增长的企业超过三分之一,显示了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11月份报告新订单增长的企业比例达到三分之一,新订单指数为58%,连续三个月达到58%以上,表明需求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新订单和生产增长导致了采购活动的增加,11月份采购量指数为55.6%,虽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1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二、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际因素1.全球经济仍保持适度增长,通胀压力明显增大

  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虽明显不如2004年,但总体上仍保持适度的增长。美国经济第三季度的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但就业形势的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下半年日本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欧元区经济在上半年总体上仍然增长缓慢,但第三季度出现回升迹象。亚洲和拉美地区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仍保持较旺盛的增长势头,其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业绩明显好于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的程度。

  2.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态势仍存在较大差异

  美联储为对付通胀压力的明显上升,于9月20日和11月1日继续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至4.00%。在综合价格指数上涨率连续超过警戒线和欧元持续贬值的双重压力下,12月1日,欧央行不得不提前将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是欧央行自2001年5月10日降息以来首次升息。由于日本经济恢复势头减弱,尚未走出通货紧缩,日本银行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在8月4日下调回购利率后仍维持现行回购利率不变。

  3.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仍会带来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高位回落,缓解了国内价格上涨的一定压力,但当前油价仍然较高,而且未来继续维持在较高价位的可能性很大,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未来仍然存在补涨的空间,这会继续给国内价格带来上涨的压力。

  (二)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内因素1.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1)投资有反弹的风险,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仍然存在一定上涨压力。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快速增长。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逐月加快的趋势,城镇累计施工50万元以上的项目23024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5733个;施工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2%。城镇新开工50万元以上项目160758个,同比增加29209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1%;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8.2%,其中自筹资金增长37.3%。另外各地投资的积极性依然较高,明年还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会带动投资增长,这些都表明2006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增长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会对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带来上涨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的高低。

  (2)服务价格仍然存在潜在的上涨压力,是导致未来CPI上升的重要因素。2006年将推动公共服务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公共服务品价格与其它价格的关系,当前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存在的潜在上涨压力会在未来得到释放,并会推动CPI上升。

  (3)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价格关系,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有利于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能源、水等许多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2006年石油、电、水、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会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未来价格水平的上升。

  2.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1)消费品价格存在下行的风险,是导致未来CPI向下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产能不断扩大,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2006年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2)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存在价格继续下降的风险。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将继续面临一定的下降压力,是导致PPI下行的重要因素。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的压力。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减少单位产品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对于抑制明年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过快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粮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成为CPI下行的因素。2006年国家会继续支持粮食稳定增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变,世界近两年粮食增产,粮价平稳,而国内粮食需求基本稳定,明年粮食价格有小幅下降的风险,可能会对CPI有一定的下拉作用。

  三、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在假设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3%,利率保持目前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预计经济增长率2005年为9.4%,2006年为8.8%

  总体上看,未来我国GDP的增长率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但仍会保持在高位水平上的稳定增长。模型对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四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9%、9%、8.8%、8.7%和8.7%,2005和2006年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9.4%和8.8%。

  (二)预计2005和2006年CPI分别为1.8%、2.0%

  未来物价涨幅将呈现回落的态势,但回落会比较平稳。模型对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四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3%、2.1%、2.1%、2.0%和1.8%,2005和2006年全年CPI增长率为1.8%和2.0%。(有删节)

  课题组负责人:唐旭焦瑾璞执笔:莫万贵闫伟邹平座钱士春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