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户”杨春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1:40 中国证券报 | |||||||||
有了小额贷款的帮助,杨春艳靠发展家庭粮油加工脱了贫,致了富。她也因此获得2005中国“最具创意微型创业者奖” 文/记者廖维 依靠小额贷款富起来的杨春艳,现在住在一栋花费八万余元、基本电器齐全的两层
杨春艳是陕西安康市的一个普通农妇,1996年开始创业。当时不到四十岁的她,看到乡亲们粮食丰收时,村里面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加工设备,只能拿到外村去加工,来回特别不方便。于是,善于动脑筋的她,想方设法筹集到两三千元,购买了一台粮食加工机,为村民加工粮食,而那时候她的三个孩子还在家里念书,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帮她看看田地,打打粮食,这样她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粮食加工上,杨春艳很快就把买机器的本钱赚了回来。 尝到甜头的杨春艳,觉得这确实是一个致富的好方法,恰巧村里在开展信用社的贷款宣传,于是她通过向信用社贷款,以及其他的融资渠道,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第二年又购置了一台芝麻油料加工机,为村民榨芝麻油,收取加工费。由于她收费合理,同时购买的机器比较新,效率很高,邻近的村民都愿意到她的家里加工粮油,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通过这些年的资金积累,以及在小额信贷方面建立起来的良好信用,1999年,杨春艳用小额贷款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五六千元,购买了一台更先进的粮食加工机,这样,在粮食加工方面,杨春艳成为村里的第一人。 杨春艳并没有满足。2000年,她看到桐油加工有利可图,便开始经营桐油加工,当年家庭收入就翻了一番。2002年,杨春艳又筹集一万余元,购买了一台小磨香油加工机,就这样,杨春艳的家庭粮油加工作坊具备了村办工厂的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而这时,她的三个儿子早已到外地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她和老伴,农忙季节再雇两个工人,共同支撑起这样一份五亩地、六台机器的家业。 杨春艳靠粮油加工致了富,但她没有忘记乡里乡亲,有的村民看到粮油加工收益不错,都以她为榜样,也通过小额贷款借钱上马这些副业。当他们遇到技术难题去请教杨春艳的时候,她总是认真细心、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在她看来,如果村里的粮油加工能够形成规模,远近的人都来这里加工,实际上是开拓了自己的市场,由于自己的设备是村子里最先进的,因此不会在竞争中吃亏。2001年,杨春艳还花费几千元改造了邻近的电力设施。 在加工粮油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渣屑,也有很多洒落在地上的粮食,以杨春艳的加工规模,每天收集到的这些有用的东西数量不小,开始的时候只能当作肥料,浪费很大。后来在小额信贷的科技人员的宣传下,她萌生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能养一些牲畜呢? 2000年,她在家后面修建了猪舍,买回来20头小猪。但对一直从事种植业和粮油加工业的杨春艳来说,搞养殖还是头一回。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加上项目上马太快,当年由于疫病,死了17头猪,损失了5000多元。杨春艳觉得养殖业风险太大,便想放弃,专营粮油加工业。但后来经过培训,她发现自己只是防疫病工作没有做好,而这项工作只要有技术人员的指导便可以完成。 2004年,杨春艳又重新开始养猪,通过科学养殖,当年就获利四千余元。今年她又贷回来5000元,准备扩大猪圈。对于未来,杨春艳充满希望,虽然自己今年已经48岁了,但她觉得自己再干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