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等待开闸放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8:0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王妮娜北京报道

  “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的渠道是建起来了,但是放水恐怕还需要一个过程。”某国有银行资金部人士表示。

  日前,央行发文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买卖在银行间债市交易流通的公司债券
,自此打通了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的渠道。但是,银行人士认为,这支债市投资“生力军”何时能释放其巨量潜能,还有待观察。

  传统授信管理面临变革

  管理贷款的模式显然不适用企业债的投资,现在让银行担心的是,市场已经敞开了大门,但它们却还没有作好转型的准备。

  “企业债的投资风险不能按照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模式监控了。”某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企业贷款从审批到发放的时间较长,要跟上企业债的发行节奏,就得对授信管理体制作相应变革。

  目前中国企业债发行主体均为优质大公司,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尚不构成威胁。“一旦企业债扩容,资质一般企业的进入对商业银行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上述人士说,相比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的期限长,不可预见性大,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有别于管理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制度,并且改革传统授信体制,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债投资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的债券风险观和业务策略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以往大家认为不良贷款的存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投资债券出现亏损则不可思议。但事实上,随着市场日益发育成熟,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债券出现违约也是正常现象。企业债市扩容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直接融资作为首选。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些贷款客户的转移意味着相关业务可能流失,比如清算、现金管理等企业服务。“因此客户营销策略未来也需要顺势变化,一方面要向中小企业寻求贷款投放,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投资银行业务与大型优质企业建立新型长期合作关系。”该人士表示。

  企业债市供给有待扩容

  在“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对投资企业债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考虑到企业债市有限的供给,如果未来市场不扩容,商业银行的投资将非常有限。

  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30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共托管企业债1702.84亿,占全市场的2.4%。

  农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部的熊先生表示,目前企业债数量少,品种单一,交易不够活跃。“如果市场太小,商业银行就没办法大额投资了,因为要建立一定量的头寸,对企业债的价格影响肯定很大。”

  从企业债持仓的情况看,保险公司和基金是目前最大的投资者,其中保险公司的持有量超过55%。熊先生认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往往在企业债到期前不会轻易抛售,如果企业债供给不增加,商业银行纵有万丈投资热情,也只能持币兴叹。

  民生银行金融同业部人士则对此表示乐观。她分析,央行之所以扩大投资主体,就是在为企业债市扩容作铺垫。“银行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银行的引入就是作大需求,为企业债扩容作准备。”不过,她同时表示,银行如何分配贷款和公司债的投资额,还要看市场。比如定价、与风险和资本充足率相关的资本占用等因素,都将决定银行的投资力度。

  配套措施急需跟进

  尽管央行已经为银行投资企业债“松绑”,但是在

银监会出台后续配套法规前,商业银行仍在观望政策进一步动向。

  “银监会对单个主体的授信额度设有上限。”民生银行李女士说,商业银行要真正在企业债市显身手,还牵涉相关政府机构协调,“银监会应该有配套的规定”。

  银监会

政策法规部人士表示,虽然《商业银行法》限制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为银行扩大投资范围预留了空间。他说,银监会鼓励银行拓展投资渠道,针对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银监会将出台具体规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