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油价改革只能渐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7:5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林威

  资本市场的反应是迫不及待的。中石化A股股价从11月初重回4元/股后便再也没有落下,最近几天已经一路升到4.5元/股,H股也涨到3.8港元/股,高出上个月初的股价20%左右。

  在诸多因素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的期望,无疑给这家中国最大的炼油厂增加了想像空间,也给公司股票上涨增添了燃料。

  但和市场的“激情难耐”相反,政府决策层的谨慎似乎决定这场价格体制改革将是“渐变”的。目前,有关部门没有设定一个改革进程表,改革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十多年前,成品油中的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已经放开,由于这两种产品是大量进口的,被动的价格跟随成为这两样油品的定价基础,而事关国计民生的汽油、

柴油则以国内供应为主,为了尝试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在低油价时期的199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动和国际市场挂钩。

  发改委的官员曾把这场价格跟随比作“和

国际油价赛跑”,由于这几年国际油价上涨太快,国内成品油只得望其项背,在2003年,最终放弃这场仅仅是价格上的比赛。

  尽管放弃比赛,价格倒挂成为目前摆在桌面上的难题,但单纯价格上的差异可以寄希望于赛跑对手减速。发改委研究人士看到可能的一个前景:目前原油价格回落,可以适当缓解国内炼油企业的成本压力,有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的稳定。

  其实,油价对中国许多企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效应,是政府进行决策重要的考虑因素。2003年,退出价格跟随,正是要“换取”价格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

  不过,经济全球化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让政府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简单地调节价格的高低,而是对石油市场的培育。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市场和结束交易的不彻底,是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这将最终决定这场价格体制改革是“渐变”的。

  所以,专家判断,明年中国政府仍然会控制成品油中准价的调整频度,使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在政府层面,针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措施很多,可以期待的是

燃油税和资源税的先行改革。对石油市场的培育则可观察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发展。2006年年底,中国承诺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另外,上海石油交易所(现货市场)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张,成为民间进行石油市场的培育和促进价格改革新的尝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