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期待转折点的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8:2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卫保川

  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下滑,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实现,这是2005年的市场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股市没有实现年初喧嚣的“转折”,而是在2004年下跌15.7%的基础上继续下跌,跌幅超过10%。2006年会实现迟到的“转折”吗?

  虽然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但困惑依然不少。困惑之一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新股发行。这正是许多市场人士并不看好明年市场的根本原因。市场人士担心,业绩的进一步下滑和新股发行的明朗,都会出现在明年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初,那时的利空效应还是十分明显的。但上述两个理由并不能造就新的下跌趋势。相反,它有可能是“第二只靴子”,释放最后的做空压力,转而成为彻底结束熊市的转折点。

  首先,当

股票价格处于严重高估的情况下,供给因素是下跌的有力武器,但当价值凸现的时候,股票会恢复其本来的定价基础——不取决于供给,而是取决于其风险溢价水平。这也正是停止发行并没有带来股市上涨的原因,因为它并没有改变风险溢价水平;相反,在风险溢价水平已经处于十分合理的情况下,恢复发行也并不一定带来下跌。只不过,多年来市场已经形成的发行恐惧症还会影响到交易行为,这暂时难以改变。此外,压抑已久的发行冲动是否会形成洪水猛兽,也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特别是在投资者交易心理还没有彻底转变的情况下。总之,新股发行应该是一种市场的正常状态,有新的供给必然下跌和没有新股发行必然上涨一样,其实是个伪命题。

  其次,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压力是2005年走弱的根本,特别是在价值投资理念得到空前重视、熊市心态依然没有改善的背景下。从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来看,其实很像溜狗人与狗的关系。宏观经济是人,股市像狗。两者运动方向一致,但很少保持同步,狗与人的相对位置忽前忽后是随机性的,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判断两者位置的差距,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有效性强,则狗链短,判断误差小,否则误差则极大。美国市场的有效性明显高于我国,但几十年来不同经济周期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者的反向运动其实是一种常态。如果从周期类股票已经产生巨大跌幅来看,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是十分悲观的。比如,宝钢跌破净资产就隐含着该公司在今后会产生亏损的判断,否则就说明今天的价格是存在上涨动力的。

  既然时点判断如此困难,市场也对经济下调做出了充分反映,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压力已经是仁者见仁的一个问题了。而由于内需潜力广阔无边、国际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们无法从趋势上看坏

中国经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