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烫的新热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11:5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吴弓/文 每年底,公司们都会忙于计划来年。今年底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个国家正日益成为计划的重点:印度。科尔尼日前发布的全球投资者信心年度调查显示,印度已经超越美国,在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排名中仅次于中国。尽管从数据上看,印度(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53亿美元)比中国(606亿美元)逊色不少,但其最近迅猛的势头很值得关注。
在最近涌入者中,高科技企业十分抢眼,1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就有3起:10月,斯科宣布将在未来3年中投资11亿美元于印度,并将当地员工增加两倍多;上周一,英特尔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资超过10亿美元;上周三,比尔·盖茨在新德里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在印度投资17亿美元,并雇佣3000名员工(目前微软在印度有4000名员工)。他指出,印度大量便宜且出色的工程师是建立微软帝国所必备的,而且印度还是未来微软产品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地,“我们非常热心于增加我们在印度的商业活动”。 另一股暗流也许更值得关注。摩根大通上周宣布2007年以前在印度雇佣超过4500名员工,主要用于在班加罗尔建立分支机构以“为全球金融和衍生品业务提供支持”。此前,瑞银(UBS)曾宣布在2006年底以前,雇佣500人在孟买以东的海德拉巴(Hyderabad)建立自己在印度的第一个研究中心;高盛则声称将自己在班加罗尔的工作人员从750人增加一倍到1500人。而仅仅在两年前,摩根大通在印度雇佣35名分析师还是华尔街投行的首例。 大企业热衷印度,并不仅因为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经济开始高速增长——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策环境。在硬件环境的建设中,中国已经远远领先印度。但是在更难建设的“软件”环境上,我们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纽约证券交易所也许正在完成它213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买入Archipelago。12月6日,纽交所1366个席位超过90%的代表在6层的会议室中举行了投票,超过95%的投票成员赞成以90亿美元收购Archipelago控股有限公司,Archipelago股票交易所的运营商。Archipelago是美国第一家开放式的全电子化的证券交易所,一直是电子交易技术的领先者。通过收购它,纽交所可以更好地和纳斯达克竞争。最重要的是,纽交所从此将转变成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之前,Archipelago的股东投票通过了这项收购。两家公司预计,整合将在明年1月份完成,届时,新公司的股票将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代码为NYX。 市场看好此次并购:纽交所交易的席位一路飞涨,从今年7月的97.5万美元涨到目前的350万美元,前周更是创下400万美元的天价。不过,它物有所值。根据协议,纽交所的每个席位将获得的超过500万美元的补偿,其中30万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另外部分为新公司的股票。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不和谐音甚少。 纽交所上市后仍面临诸多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来自纳斯达克的竞争。在交易方面,双方都在努力争取对方的客户改换门庭。总的来说,纳斯达克凭借费率优势,在改变了自己是“小公司”交易所的形象之后,争取到了一部分大公司的份额。在利润更丰厚的公司上市业务领域,双方的争夺更加激烈。目前美国以外公司(尤其是亚洲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时候,纳斯达克往往是首选,因为它的费率更低,手续更简单。何况,资本的全球化使得上市的场所更加本地化,美国交易所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例如今年建行IPO选择在港交所进行,仍吸引了高达800亿美元的认购,在过去这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纽交所要想表现出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于公司的争夺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像最近这起盖丹特争夺战这样有戏剧性的并不多见。大约一年前,强生跟心脏设备制造商盖丹特达成协议,以254亿美元收购后者。然而从今年6月以来,盖丹特陆续的产品召回——大约20万只心脏起搏器和8.8万只心脏去纤颤器——使得强生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并迫使后者接受将收购价降低到215亿美元。这给了竞争对手机会,上周一,强生在微创医疗器械领域的死敌波士顿科学公司出价250亿美元竞购盖丹特。“强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勇敢地走了进去,”波士顿科学的一位高管如是说。 强生多少有点尴尬。显然,市值高达1800亿美元的强生比220美元的波士顿科学更能打赢这场仗。但如何为之前声称“不值原有买入价”的盖丹特开出更高的价格无疑是个难题,毕竟强生一向标榜股东利益至上。如果退出竞购,强生则丧失了一个绝好的并购对象。这些年来,整个医药行业不景气,强生正是靠着不断的并购才维持了不错的增长。虽然有分析师认为St. Jude 也是个不错的并购对象,但后者的市盈率接近40,从估值上来说绝对不算便宜。 波士顿科学也不见得轻松。其出价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以现价并购,它将背上105亿美元债务。2003年,强生率先推出Cypher药品涂层支架,大受心血管医生欢迎,很快打开了一个有数十亿美元前景的大市场。此前,盖丹特也准备推出自己的药品涂层支架,波士顿科学抓住前者在支架上准备使用的药品专利问题大做文章,拖住了盖丹特的步伐。2004年3月,波士顿科学推出Taxus支架,并很快从Cypher手中夺取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波士顿科学在2004年也因此比2003年的销售额爆增62%。今年以来,强生大做广告,Taxus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波士顿科学也就增长乏力。于是,后者想通过并购盖丹特,摆脱产品线单一的痼疾:它不光可以藉此进入规模高达100亿美元的心脏移植设备市场,还可以成为心脏医疗器械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很难想象强生会就此罢手,争夺将持续好几个回合。但无论如何,波士顿科学的竞价时机很值得我们玩味:它要么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公司(创始人拥有30%股份可以保证他们的举动并不是头脑发热),要么可以抬高竞争对手的价格(从而减少并购的收益率)。这次竞价无疑是一步聪明的行动。 理查德·帕森(Richard Parsons)是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这位时代华纳的主席面临两个难题:如何应对金融家卡尔·伊肯的步步紧逼;处理好美国在线。 从1980年代以来,伊肯一直是股东活动家(Shareholder activist)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召集股东联合起来向公司的代理权开火而大发其财。从去年夏天开始,伊肯联合一些对冲基金买入时代华纳3%的股份,并开始向帕森开火,迫使后者宣布将股票回购计划从50亿美元增加到125亿美元。但最近,一些巨头公开表示了对帕森的支持,使得后者多少稳住了阵脚。这其中包括新闻集团的默多克、通用电气的伊梅尔特和索尼的新任CEO斯丁格等。例如,默多克宣称:“用绿色邮件(greenmail)进行诈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我不认为他(伊肯)有什么机会。”而伊肯最近的言论也有所转变,他更像是为了从股价上涨中获取一些利益,而不是要抢班夺权。 美国在线的事宜同样棘手,但相比前者,更像是“幸福”的棘手。虽然自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美国在线的价值大大缩水,却仍然是一项颇有价值的资产。微软和Google竞争态势加剧使得美国在线的价值更加凸显。此前,曾爆出微软和Google均想高价收购美国在线的新闻,但帕森否认了要出售后者的传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合作的可能。《华尔街日报》说,时代华纳正跟微软探讨合作事项,一旦成功,微软将取代Google为美国在线提供搜索引擎——美国在线是Google除自身网站以外最重要的收入源。而一旦Google和美国在线联手,将会如虎添翼。因此,尽管微软和美国在线的合作潜力不那么大,但也要尽力争取。用微软一位经理的话说:“敌人最需要的,也就是我们最需要的。” 互联网广告爆炸式增长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据一项预测,未来几年报纸广告的增长不超过4%。忙于消减开支成为美国报业的一项主流动作:9月20日,纽约时报宣布裁员500人,同日费城两家报纸也宣布裁员之后。上周三,拥有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 Co.)宣布裁员900人。在报纸在线业务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上周三普利策奖宣布将在线内容纳入2006年评选将有力促进这一趋势,消减开支成为报业提振短期业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报纸们的长期出路何在?上周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年度媒体会议的有些结论很有启发。在研究了很多并购案例以后,大家发现:如果并购方过分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报纸的版面质量以及与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报纸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恶化。相反,如果并购方致力于拓展读者群(McClatchy的拿手好戏),并努力提高编辑质量(如华盛顿邮报一贯关注那样),那么,报纸的情况就会持续改善:发行量上升,利润增加。在这个行业,内容至上才是真正的王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