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市况解析:并不简单的33个交易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9:42 和讯网-红周刊

市况解析:并不简单的33个交易日

  《红周刊》统计发现,从10月28日至12月15日,上证综指在1080点至1120点三度沉浮。在盘整了33个交易日后,于12月14日最高冲到1127点,突破了前期的上轨,“跨年度行情”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其实,在这33个交易日当中,早已有部分指数、板块、个股暗暗走强

  本刊记者 孙庭阳

  地量意味着地价

  俗话说,“量在价先”。就成交量来看,沪深两市每日股票成交额不足100亿元的成交水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年内的地量了。从图1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单日股票成交在100亿元以下的日子并不多,成交金额的均量一般在150亿元左右。而至12月15日止,成交量徘徊在100亿元之下有14天,这很有可能正是一个孕育变盘的时间。

  虽然权证火爆分流了部分市场资金,但是对于权证的高风险性,参与者大都心知肚明,一但投机风潮受到限制,资金回流A股的速度也很快。

  统计显示,本周权证受创设的利空预期,成交逐渐减少。本周前4个交易日,6只权证总计成交173亿元,日均成交不过43亿元,与12月5日、6日权证交易日均交易91亿元最火热的两天相比,成交金额已经下降了一半,与此同时,股票日均交易额则从70亿元上升至90亿元。可见,最近几个交易日,权证资金正慢慢向A股市场回流。

  先行指标率先走强

  深成指、基金指数一直被视为市场的先行指标,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指数在这33个交易日的盘面状况,从中可以窥见大盘走强的端倪。

  10月28日,上证基金指数创出自7月份以来的最低点745.59点,其后逐日升高。11月8日,当日上涨3.28%,最高涨幅达5.20%,基金汉兴当日上涨10.07%,一度引起市场众多猜测。统计显示,从10月28日至12月15日,基金指数上涨9.35%,54只

封闭式基金全部上涨,其中,涨幅最高的基金汉兴已经上涨了21.83%(上涨的原因具体参见《红周刊》45期“热点聚焦”,以及49期“基金看板”)。这无疑说明,场外资金已经先知先觉,先行下手了。

  深成指虽然启动时间晚于基金指数,但其上涨势头并不弱于基金指数。《红周刊》发现,深成指从12月6日至12月14日,已经连续7天收出阳线。12月13日,深成指比上证综指提前一天穿过震荡时期的高点。更为强劲的则是上证50指数,12月8日,该指数当日最高冲至772.74点,比11月28日的770.84点高出近2个点,是两市成份指数中最先突破震荡箱体上沿的成份指数。

  回顾近年历次反弹行情,往往都是成份股先行走强后,综合指数后续跟上,而且这种成份股先行的行情,往往比综合指数走强的行情走得更远。再加上当前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16.59倍,已经严重低于国际成熟市场成份股指数的市盈率,而上证50、上证180指数的市盈率也仅有12.61倍、13.43倍,虽然不能说现在市场就是肯定的底部,但确实应该没有太大的向下空间。

  重点关注风格指数

  除了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指数,《红周刊》还编制了自己的特色指数,辅助行情分析。其中,大盘100指数选取的是沪深两市总股本最大的100只股票,小盘100选择的恰好相反,这两个指数走势的关系,能够直接反映出市场热点转移以及后续行情的力度。

  一般来说,在上涨行情的起始阶段,大盘100往往先行走强,原因是大盘权重股的走强推动指数上涨,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人气。当行情步入后续阶段,慢慢构筑顶部时,大盘股涨幅开始放缓,绩差股、小盘股、ST个股开始活跃,小盘100指数阶段时间内涨幅开始超过大盘100指数,这也是当ST个股占据沪深两市涨幅榜前列时,大盘后市难以看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图2中可以看出,如果以6月30日为基点,在9月20日之前,小盘股由于有高对价方案的预期,小盘100强于大盘100指数11个百分点。但从10月28日开始的横盘震荡走势中,小盘100指数距离11月21日的高点尚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而大盘100指数已经高于前期高点3个百分点的距离了,明显强于小盘100,说明行情尚处在上涨的起始阶段。

  在10月28日至12月15日,还有一个指数也值得关注,这就是G股指数。深圳中小板从诞生时就一直受到市场关注,到11月28日江苏三友完成股改,板块内50只股票全部股改完成,12月1日,股票简称摘“G”,恢复原来简称,深圳中小板指数正式公布,此指数也可以看成是深市的G股指数。诚如上文所述,小盘股前期过高的涨幅,现在进入调整期,至12月15日,该指数下跌2.21%。

  不过,《红周刊》自己编制的G股指数,包含了沪深两市所有的G股,在此期间则微微上涨了1%。10月28日至12月15日,《红周刊》G股指数上涨2%。随着G股板块队伍不断壮大,金融创新、新规则的实施有可能都要从G股开始,这一板块的动向也值得关注。

  领涨个股有先导意义

  再从分类指数的表现看,《红周刊》统计发现,金融、地产等指数也早已悄然走强,成为了行情的急先锋。

  从10月28日至12月15日,在分类指数中,地产指数、金融指数均涨幅居前,其中,

房地产板块、金融板块分别上涨9.85%、8.87%,有色金属涨幅达8.07%(见图3)。

  在沪深两市上涨前20名股票中,*S T联华、*S T湖科两只股票涨幅最高,在重组预期下强劲上扬,南方摩托的上涨也有类似预期。可以想象,在即将到来的2006年,绩差股重组还有可能掀起一波热潮。

  焦作万方、兰州铝业、山东铝业股是有色金属股中涨幅最大的3只股票,中国铝业对国内铝行业的并购整合预期,是这些铝业股上涨的最核心力量。其实,随着股改进程的推进,行业内部收购的现象将更普遍。比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分别上涨19.80%、18.15%,位列两市涨幅的第22、28名,而石化板块中,16只股票加权平均涨幅11.75%,高于上证综指9个百分点,其中就是受益于中石油、中石化要约收购的预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石化从10月28日以来,走势完全独立于上证综指,涨幅达16.84%。这到底是“神秘之手”施以援手救市,通过调控权重股来调控大盘,还是市场看多主力的悄然介入?不管怎样,这些大盘权重股的走强,对两市指数的走强无疑有着先导意义。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