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券商集萃 > 正文
 

权威人士表示外资买门票式入股券商模式将暂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8:3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权威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证实,像高盛高华、北京证券这种“买门票”式的外资重组模式,近期内不会再有第三家。外资投行提出的参股甚至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申请已停止审批。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券商的问题尚未完全理清,如果此时贸然引入外资,可能会将这些问题掩盖住,从而导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治标不治本,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在此背景下,可能会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券商重组。

  外资入股门票暂售罄

  今年9月,瑞银集团宣布,其参与的北京

证券重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瑞银以17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在清理掉历史包袱的同时,获得了新北京证券20%的股权,占有一半的董事会席位和管理权。新北京证券除承销债券、
股票
业务外,还可从事经纪业务、提供个人投资管理服务。

  与高盛和高华证券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相比,尽管瑞银重组北证的方式、出价不尽相同,但在业内看来,这两家外资入主国内券商均已超出我国加入WTO谈判的承诺边界,先声夺人地获得了全牌照券商的控制权,因此被业内称为“买门票”式的对外开放模式。而根据加入WTO的协议,3年内允许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外资拥有不超过1/3的少数股权,合资公司可从事A股承销,但不得进行经纪交易。

  瑞银重组北京证券的模式,点燃了外资跻身中国证券行业的激情。一时间,外资投行纷纷提出入股国内证券公司,并希望入股比例超过49%。

  最近一段时间,先后传出JP摩根试图入主辽宁证券,以及湘财证券正被汇丰集团、花旗集团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多家外资投行“追求”的消息。与此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券商或“问题”券商正积极准备,欲借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摆脱困境。

  深圳一家券商的高管介绍说:“一家海外券商开出的价码非常诱人。感觉他们很急迫,在进入成本方面似乎考虑不多。”

  然而,一些国内券商得到的最新信息是:除了已经完成的,不会新批合资券商牌照。

  本报记者昨天致电北京证券行政总监、总裁办主任王

亚泰。他表示,瑞银重组北京证券的各项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展开。湘财证券有关人士则表示,对暂停审批一事不便评论。

  券商重组新思路

  当前,国内有两类券商对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表示出强烈愿望。一类是中小型券商,业务比较单一,资本金规模也较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引入内资基本无望的情况下便将目光转向海外。另一类是“问题”券商。它们已徘徊在悬崖边缘,对内资的吸引力微乎其微,但在一些外资机构眼里,它们却可以成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全方位业务的平台。

  现在,外资进入国内证券业的步伐暂时停下来了,这是否意味着需要重新考虑救助困难券商的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暂停审批外资参股券商,可能是为了给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让路。一些中小券商的有关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似乎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券商重组。

  一家券商的负责人说,到目前为止,券商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理清。如果此时贸然引入外资,可能会将原来的很多问题掩盖住,从而使得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治标不治本,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

  扫净屋子再迎客

  在证券业对外开放问题上,业内一直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以开放促发展”,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显然,从目前情况看,后一种思路占了上风。

  尽管有专家提出,证券业问题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闭竞争,因此对内和对外开放势在必行,应当尽快让所有合乎条件的参与者进入市场,不必担心开放过快会影响民族品牌的建设。但不少业内人士却认为,在证券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引入外资显失公平。一些券商负债累累,另一些则轻装上阵,其落差之大将导致本土券商难以生存。

  齐力认为,既然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那么培养和打造本土的优秀券商就成为当下的关键。毕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需要有自己的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