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汇金出资重组银河证券 > 正文
 

汇金该如何面对银河证券可能超百亿的资金黑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3:24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银河证券近日遭媒体披露资金黑洞“或过百亿”,从汇金迟迟不予注资这一事实看来,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这一黑洞让去年审计出的券商亏损额成为一个黑色幽默。我们应该感谢此次券商重组行动,因为新股东出于查清楚“过继孩子”的家底之目的,为公众揭开了盖子。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券商的黑洞: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中国股市的境内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分享中国经济的成果?也许银河证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样本。与银河证券资金黑洞同时出炉的另一则新闻是,原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因侵吞投资者7000万元资产而被一审以贪污罪判处死刑,他拒不交代赃款去向。按银河内部的统计口径,2003年下属167家营业部中有146例违规问题,2002年有244例违规问题。在这里,违规成为常态。

  作为一家国有独资、

证监会直管的航母级券商,银河
证券
具有标杆意义,也因此尽享政策优惠:2000-2004年,银河证券连续四年
股票
、基金业务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2004年投行业务承销量位列券业榜首。

  但这些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扶持与嫡系身份,并没有使银河证券走上康庄大道。今年新一轮救助券商的大幕拉开,银河证券再次列入重点名单。银河证券总裁在今年6月率先向外界高调宣布了汇金将注资的消息,称“在资本市场正处在转折的关键时期,汇金公司选择银河证券这样有代表性的公司给予扶持,是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扶持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的具体体现。”

  尽管银河证券如此高调,但“金融国资委”汇金既然以出资人的身份进入,自然需要先分清责任,并对成本收益细加考量,而不可能被所谓的“做大做强”这样的词汇所迷惑。

  对于政府行政救助券商之事,市场毁誉参半:有人认为是不得不然的救命之举;有人则以为券商救赎不应出之以“行政”之手。

  可以想像,当汇金以讨价还价的方式最终注资银河证券,会要求得到相应的补偿:一是对银河证券以前的烂账概不负责,二是要求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其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汇金如此行事,可以说是另一种“市场化”。但按照路径依赖学说,汇金与银河此时可获优惠,那彼时为何不可?汇金与银河既然可以,那政府怎能厚此薄彼?如此一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各公司极尽“公关”之能事、优惠遍地、寻租处处,市场规则自然消泯于无形。

  国内常有人以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为例,证明国有企业实行市场化也可成功。殊不知,淡马锡的成功有赖于两条不可动摇的铁律,即政府绝不插手具体的经营,并对违法者严厉处置。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这两点,再谈与淡马锡比较也不迟。

  2004年经济学诺贝尔得奖者祁兰德与普利斯各特有一篇重要论文,主旨就是认为政府不能随便使用酌情权,确定目标之后,在执行上应该坚持定下的规则,一以贯之,以取信于社会,如此方能达成政策目标。

  政府相关部门既然每次在救助券商之初都表明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的股市,那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因为种种现实的理由有所动摇,以免造成政策的前后不一致。否则,将使所有的股市参与者不再相信政府,转而对政策形成“理性预期”,从而瓦解法律与政策的权威性,并助长投机取巧之风。

  政府在汇金的具体操作方面,应该三缄其口。这样,市场才能真正明了政府不干预的意图,而国企的市场化才能起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