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人士:西部应以高回报激活民间资本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19:16 《时代信报》 | |||||||||
信报记者 邱敏 报道 “雪”中 没人送炭
12月11日,金源酒店聚集了几百位寻资的企业家,而投资者只有屈指可数的20来家。在本次投融资对接会上,重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项目都想在这次机会中找到“婆家”,取得宝贵的资金。但事实证明,钱的确不是那么好“弄”的。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童道驰在论坛上发言称,发展直接融资,提高西部回报的诱惑力,才能建立起资本市场,服务于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壮大因为本身资金的局限性而困难不少。近几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以及政策对他们的扶持,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融资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银行,但是中小企业很多才起步,没有信誉基础。作为银行来说他们首先要考虑风险,对于高风险的融资无能为力。银行方面首先会贷款给信誉好、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童道驰认为这是“锦上添花”,没法“雪中送炭”。 西部的钱从何处而来?国家给了政策,那么政策如何能转化成钱呢?既然西部有广阔的土地,丰腴的自然资源和消费市场,那么企业是否能在民间融资中取得收益,这需要看自身的条件以及资本市场是否成熟。据其介绍,美国在发展西部的时候,则是通过证券这一平台,西部地区吸引了东部大量的投资者,最终搞好了西部地区建设。 童道驰认为,当投资者遇见“高风险”的时候,他会三思而行。如果当他们看到“高回报”时,会对他们产生诱惑。所以,西部地区以“高回报”的方式争取民间融资,是当前很多企业应当考虑的方式。 老总不懂 金融术语 本次对接会开场半小时后,投资方对面的座位上却空空如也。不少的企业依旧是拿着一堆资料发给投资方。对这一点美国一家投资公司代表极其不满意。他认为既然有面对面谈的机会,何必要看这些宣传资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企业老板在谈论自己的项目时,因为美国公司代表讲了几句英文而败下阵来。虽然投资方代表一再用中文解释,但是这位老板还是不敢上阵。 随后,记者从重庆某县经委一负责人处了解到,因为前来的老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有头脑,但是却经常听不懂投资方一些金融专业术语,沟通有些困难。而沟通困难则不能阐明自己的项目的优点,不能吸引住投资者。那么一系列的工作就无从开展,更谈不上机会。 对接会上,很多企业老板纷纷派自己的员工去散发宣传资料。一位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公司如今严重缺乏有经验的谈判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与投资者的沟通。 急需寻找 外援专家 美国洛克投资公司代表宫先生称,他们非常希望能和融资者讨论项目,这样既可以看到融资者的诚意,也能从谈判中了解到融资方管理者的能力。如果每次对接会上都拿回一大堆资料,相信很多的投资者对这些宣传性的资料没有兴趣看完。 宫先生发表自己意见时认为,融资方最好把企业的情况和融资计划表达成简明、有说服力的书面文档,使投资者通过相关材料对企业有清楚的认识和激发投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融资各项工作的到位,内部操作人员专业素质缺乏亦可能导致融资谈判失败,所以适时组织内部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也是准备工作的重点。 宫先生建议,中小企业如果缺乏谈判人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因为企业家往往缺乏融资经验与时间精力,因此寻求外部人士的指点和帮助十分必要。聘请专业融资顾问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口号毁掉 投资好感 为了吸引投资者,一些企业往往为展现自己实力和信心而空喊口号。 在此次投融资对接会上,贵州省某公司对美国“NASDAQ”投资公司代表一连喊了自己企业的4个“第一”。然而,他的“第一”并没有获得投资方的好感。NASDAQ首席代表BILL先生直截了当地说:“EXCURE ME,PLESE COME BACK,THE FOCUS TO DIGURE。” 事后,记者采访BILL先生时,他认为如今有很多企业乱喊“第一”的口号,比如生态环境最好,交通最好,潜力最大等等。作为一个企业,自己的优势和自信都很重要,但是必须依靠数据来证明,一切的问题都要回到数据上来,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 反复评估 难倒企业 有了好的项目,却因为承受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评估费用作罢。重庆纪安石材公司总经理熊志航为此十分苦恼。他告诉记者:我现在只需要500万,两年内企业就能赚1000万。可谁给我这笔启动资金呢? 熊老板每次参加这类会议时,都会在包里带上自己的产品——一种镀金属的大理石装修材料。但尽管他带上专利证书、好的产品和十分的诚意但还是屡遭失败。 他告诉记者,从2003年他申请专利之后,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投资者。在重庆的几届“高交会”都有投资者对他这一项目非常有兴趣。然而,当一切工作做好之后,投资者都会要求他去会计师事务所做资产证明和审计。国外的投资者多不相信内地融资方出具的评估材料,于是双方协商到新的中介机构来重新认定。 熊老板的企业在北京或上海做一次评估需要的费用大约是两万多元,而每次都因为新的评估材料和自己的略有不同,投资者认为他不诚实而拒绝合作。熊老板告诉记者,他一共做了3次评估,花费在10万以上。而一旦没有找到“婆家”,这次精心准备的材料就废了。他表示十分看好自己的专利技术,可没有想到寻求资金是如此的困难。 在这次对接会上,又有美国的两家公司和香港的一家投资公司看上了他的项目,如今他又面临再次做“审计材料”,而这意味着又是一笔费用。 在接受采访中,熊老板期待重庆有一家公信力很好的中介机构,在国际国内上能得到公众认可,让他这类刚起步的企业只做一次评估和资产证明就行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