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两项新政三种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08:3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李中秋

  国家发改委日前同时就铜、铝和钢铁三大产业发布了两项政策。根据《对2006年铜铝工业的政策建议》,铜铝工业的工作重点将围绕控制总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发展循环经济展开。而《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指出,“十一五”期间钢铁生产能力力争控制在4亿吨左右,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
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两项新政看似雷同,但实际上透露出有关部门的三种思路。对于钢铁产业来说,这是一种“救火式”的调控;而铝产业则将面临加速整合的调整;对于铜产业,政策体现了有关部门一种未雨绸缪的全盘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加大未来铜定价话语权,以避免该产业步入钢铁和电解铝的后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日前发布的钢材供需形势预测报告指出,明年钢材供过于求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剧。课题组预计,2006年我国钢材的国内供给量可以达到45336.25万吨,同比增加48.03%,供给超过需求11650.81万吨。尽管钢铁工业协会认为供需缺口没有如此之大,但目前产能远超过供给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种态势,前钢协会长吴溪淳曾指出,如果未来几个月国内产量降不下来,钢材市场将会出现一个激烈竞争的局面。他呼吁,我国要主动抑制生产,进一步减少进口,并保持适当的出口,同时淘汰落后的产能。《通知》的及时出台,为明年

钢铁产业的调控思路定下了主基调,这有利于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全球铝第一生产大国,铝产能严重过剩和85%铝厂亏损的现象,反映了电解铝行业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由于氧化铝资源紧张导致了价格上涨,不自觉控制产能无疑将使更多的铝生产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值得庆幸的是,日前占全国60%产量的23家全国骨干铝生产企业决定联手减产10%。这对于整个电解铝行业是一个利好。

  联合限产,显然是铝生产企业应对6000元/吨的进口氧化铝高价,采取的一个市场化的手段。但只要电解铝上涨到让企业有利可图的价格,过剩产能很容易再度释放,这种战略联盟也容易瓦解。因此,如果完全按照上述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控,对电解铝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一定会更长。新政的发布,将缩短电解铝产业调控的时间。事实上,国家此前开始的税收调整措施,包括取消氧化铝进料加工贸易优惠,以及对出口原铝征税等,都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表明国家并不鼓励这种

能源消耗型的铝资源的出口。

  如果说新政是对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现有过剩产能的调控措施,对铜产业来说,则是有关部门对该行业潜在产能扩张的未雨绸缪之举。在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最新的供应和需求估计中,精铜市场今年头8个月里供应缺口为11.4万吨,到年底可能实现基本平衡。然而,国内铜冶炼产能扩张速度非常之快,由于高铜价的诱惑,甚至与铜冶炼毫不相干的企业也投资建设了40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有预测表明,按照目前趋势,2007年我国铜冶炼产能将达到370万吨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提前调控可以使中国在未来铜定价话语权的争夺上多上一份保险。全球的铜资源贫乏有目共睹,中国更是一个贫铜国家,全国最大的冶炼企业江铜集团的铜精矿自给率仅为37%。如果不对冶炼行业加以调控,届时铜冶炼企业可能将面临铜精矿价格的谈判,这无疑将步入

铁矿石谈判的后尘,话语权将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对这些冶炼企业来说,企业也只是从中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已。业内人士指出,争夺精铜定价话语权,需要有一个与之配套整体框架来配合,而提前调控,有利于在源头上掌握主动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