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汽车业深陷囚徒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报

  文/成静卫

  “捷达会降到7万元吗?”几年前,当一位观众问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这个问题时,竺微微一笑,没有回答,那时最低配置的捷达也在10万元以上。现在,这个悬念终于有答案了。在北京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可以买到本来专供出租车用的捷达车了,车价在8万元以内,据说也完全能满足家庭用车需要。

  本周,天津一汽再次宣布其旗下热销的8款夏利降价促销,价格最大降幅高达4000元。与此同时,帕萨特、富康、飞度等车的价格也在悄然向下。

  降价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但也是一个危险的手段,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自身。汽车厂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深知博弈的最终结果,即大家都降价,但各家的市场份额仍相对稳定。正是对这种囚徒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其结果的敬畏,各大厂家在2005年基本上都在咬牙死扛价格,并吸取了过去两年盲目生产的教训,采用订单式销售,下多少任务就生产多少车,全年的车价得以相对稳定。

  但降价促销是一场不得不玩的游戏。

  一方面,汽车业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大众为例,今年上半年两个大众共销售26.5万辆汽车,还不到产能的三分之一。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近日表示,“
十一五
”期间,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将更严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多,估计今年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至55%。
摩根士丹利
近日也发布预测报告称,虽然明年中国汽车需求仍将增长15%-20%,但行业产能也将增长20%,因此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大量的产能闲置对各个汽车厂商都是不小的压力,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谁都受不了。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鲶鱼”正在涌入汽车制造商的行列。除通用、丰田、福特等国外汽车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外,波导、力帆等民企也是磨刀霍霍,以前由南北大众、东风等几个大厂商掌控车价“话语权”的垄断局面已一去不返。

  据业内人士分析,降价已是中国汽车业无法回避的话题,明年初、年中或秋季至少会有两轮降价浪潮,否则仍难拉动汽车消费。(下转A02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