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M E 期铜博弈愈演愈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王超 国储铜事件相关各方的博弈渐入高潮。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国储物资调节中心本周三在北京进行了第四次储备铜竞拍活动,加上此前连续三周的竞拍,已有5万多吨储备铜被“空投”到市场中。但国际铜价依然逆市上涨,12月7日更是创下期铜百年来最高记录——4466.5美元/吨。
业内人士指出,国储抛铜打压铜价,意在减轻在伦敦的损失,而其对手也毫不示弱,继续拉升铜价,逼迫国储认输出局,致使双方的博弈愈演愈烈。 多空相持不下,被卷入漩涡的8家海外期货机构同样焦虑不安。据了解,日前伦敦标准银行、曼氏集团、瑞富期货、巴克莱银行、AMT、Sempra金属公司、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法国基金公司已陆续抵京,与有关方面展开谈判。最近铜价连创新高,且持续在4440美元高位盘旋,表明多头正在借双方谈判之机更加疯狂地逼仓。 大量卖空引火烧身 刘其兵为何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大量卖出期铜合约?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从初始的反向套利演变为境外单边做空。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是从事境内买入、境外卖出的反向套利交易的基础。 不过,我国作为许多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国内价格理应高于国际价格,为何会出现倒挂呢?金瑞期货总经理姜昌武分析,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普遍看淡商品价格及国储抛铜打压等是其中原因。 但在反向套利交易模式下,国内买盘增多推动铜价不断上涨,会给相关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国家物资储备部门在必要时将抛售储备进行调控。刘其兵可能预测到这一点,因而判断国内铜价将回落并波及全球,并开始提前在伦敦期货市场上大量卖空,以期在12月份以低价买回来,赚取丰厚的盈利。 从套利交易到单边卖空,就好比两条腿走路的人突然少了一条腿,风险开始急剧放大。在商品期货市场,这种空头交易或卖空手段虽然是常用的方法,但是空头交易必须承担极大风险。因为一旦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届时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来或提供实物给对手,这样就会损失惨重。不幸的是,刘其兵恰恰遇到这种情况,国际铜价持续暴涨,并接连创下历史新高。做空者陷入困境。 其实,中国作为多种大宗商品的进口和消费大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是“天然的多头”。如果做空,合约到期就面临着交货的困难。海外投机基金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肆无忌惮地逼仓中国在境外的做空者。 去年以来,浙江两期货大户在大豆反向套利交易中就损失惨重,其对手沃尔玛和路易达孚等则盈利颇丰;国内在伦敦做空者,也被RedKite、DavidLily、HommertAndreas等大型国际投机基金所盯梢,这些基金囤积库存,并轮流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尾盘大肆拉升铜价,抬高全球铜价,使不少做空者纷纷割肉出局。 谁将分担损失 从11月16日至12月7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受托共进行了四次储备铜的拍卖,但随着流拍数量的增加,基金的势头似乎越来越猛。双方互不认输,博弈愈演愈烈,铜价也持续暴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关企业现在已是苦不堪言。“适应铜价的速度赶不上铜价上涨的速度”,芜湖一家铜加工企业负责人说,铜产品价格向下游客户传导的能力差,目前他们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广东多数中小企业则表示,对于未来扩张没有信心,“走一步,看一步”、“能维持现状已经不错了”是他们的基本声音。 市场热盼的国储“救命铜”,也因价格过高让企业可望而不可求。“我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铜价降下来,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可以,这也是广大用铜企业的共同呼声,”江苏一家从事通信设备生产的企业表示。 对于国储与基金博弈的前景,有人持悲观看法,因为目前国际投机基金的规模、操作手法及控盘能力,绝非一般交易者可以想象。有关数据表明,截至今年2月,全球共有7500家对冲基金、7000家共同基金,各自掌管着1万亿美元左右的资产。 国际期货市场每一次大行情背后,都离不开基金的影响。当年国际投机基金冲击英镑和泰铢,最后都是以英国和泰国政府认输告终。现在铜市场上的现货供应即便增加50万吨,也仅20亿美元左右,这在基金大鳄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刘其兵违规操作,应由其个人承担责任,与国储物资调节中心没有关系。如果刘其兵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就应由给他融资的海外代理机构买单。这也算“杀鸡给猴看”,让那些心术不正的海外投机机构再也不敢随意拉中企员工下水。而且,国储铜事件也不同于“中航油”事件,因为陈久霖自己就是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自己有一定的授权范围,他的操作也代表公司的操作。 我国期货界一位资深人士强调说,海外代理机构是有过失的,我方应积极利用。他说,根据1996年中英两国签署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英国财政部、英国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关于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1999年两国的《中英法律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已经明确宣布了具备境外期货交易资格的3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名单,其中不包括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在内,而海外8家期货代理机构虽然知道这一点,但仍违规帮刘其兵做期货交易这就是海外代理机构的错误之处,也是我方谈判的重要筹码。 不识基金逼仓圈套 从“株冶事件”、“中航油事件”到“国储铜事件”,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暴露出我们的许多弊端。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在期货市场发展战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进出口政策和经济安全政策等方面深刻反省。 以往进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无论保值还是投机,多数都是损失惨重,但仍前赴后继,其原因就在于国内期货市场限制太多,对内开放步伐缓慢,对企业不具吸引力。某期货交易所一高层人士总结说,期货市场的发展障碍归根到底都是体制障碍。例如,由于现货流通体制阻碍,造成国内外小麦同质不同价,小麦期货始终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相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农发行禁止所属资金进入期货市场,造成许多涉棉企业无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如果中国储备棉总公司能够在郑商所进行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完全可以避免高达10亿元的亏损。因此,就发展期货市场而言,对内开放比对外开放重要,引进内资比引进外资重要。 从近期屡屡发生的操纵事件还可以看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已沦落为一个纯粹的投机场所,“吃点子”、“对敲”已是普遍现象。而监管层对此却熟视无睹。今年11月20日LME首席执行官SimonHeale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国铜会议,他在公开场合表示,为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LME将在必要时对国际铜市进行干预。但记者私下询问是否要介入当前的期铜市场时,他却答之以“完全没必要”。监管的缺失是基金猖狂于LME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早在今年6月份,韩国三星集团就曾被汇丰银行逼空,最后被迫以超过8000万美元的代价出局。而从去年至今的反向套利交易看,最初国际基金主动拉高伦敦铜价,诱使中国企业进行反向套利交易,在伦敦卖空,基金再进行逼仓,这从开始就是基金设好的逼仓圈套。 此外,还应对国储体制进行反思。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认为,国家储备应该信息公开,操作规则透明,因为它造成的价格波动很容易被人利用,而这些人的潜在牟利就是国储的损失。此外,国储物资调节中心既代表国家行使储备职能,有政府色彩,又在市场上进行公开交易,追求微观利益,定位存在矛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