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3.82亿被占款调查 严晓群检讨斯威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0:5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南京消息 自11月2日上海科技披露南京斯威特集团关联企业占用3.82亿资金以来,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严晓群就成了媒体质疑的焦点。资金链断裂、斯威特崩盘、顾雏军第二等一系列论断不断地向严晓群袭来,并引起了债权人纷纷关注甚至是查封资产。 斯威特集团现状到底如何?上海科技被占资金能否收回?严晓群自救怎样收场?通过调查与采访,记者试图尽可能地去接近真实的斯威特。
12月2日、12月3日深夜,经过多次约见后,严晓群连续两次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坦言违规占用资金是事实,问题根源在于企业规模扩张太快,管理力不从心,斯威特集团正启动市场化重组化解危局。 噩梦显现 扩张过快资金掉链 今年以来,鸿仪系、朝华系、成功系、格林科尔系的崩盘无一例外都是资金链无法正常运转,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导致产业链的瓦解。敢于违规占用上海科技资金,显示斯威特集团资金链同样处于紧崩的状态。 严晓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斯威特集团出现的问题并不讳言。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斯威特集团扩张速度过快,监管力度、人力资源建设、资金调度、内部控制都没有跟上,超越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他本人也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今年以来,斯威特集团的决策班子已经开始反思、甚至在检讨这一问题。而国家去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导致银行紧缩银根,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就更清晰地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他正面、反面分析过好多次,在斯威特发展的历史上,必须来一次整顿。 记者从农业银行南京市分行获悉,从去年底开始,该行就已经将斯威特集团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更是压缩了对斯威特集团及关联企业的贷款规模,严晓群在资金已经紧张的情况下向银行归还了8亿元贷款,进一步加剧了斯威特集团的资金负担。 而上海科技去年底爆发的易美危机导致的连锁反应,对斯威特集团更是雪上加霜,关联企业占用的上海科技3.82亿资金绝大部分都用来于弥补易美的窟窿(详见《上海科技3.8亿被占资金去向调查》)。 不过,严晓群向记者强调,斯威特集团的困境并没有像外界所传的那样严重(前两天,集团还将一笔巨资打到有有足球俱乐部,用于引进2006赛季优秀球员),企业的贷款规模和企业的资产规模并不匹配(斯威特集团除投资实业外,还在全国多个城市储备了商业用地),资产也远大于负债,资金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处置资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合适的受让者,而有些项目因为没有进入收益期,过早处置还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上个月刚刚上任的集团南京管理总部行政总裁李保卫给记者打个比方:斯威特集团的困境就好像人得了感冒,依靠自身的免疫和治疗都可以康复,但由于宏观调控和其他一些原因,斯威特集团无法获得药物治疗(银行贷款),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市场化重组自救),因此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记者从银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人民银行有一套跨行联网的信贷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掌握相关企业集团的贷款和资产质押情况。该人士分析,截至目前,斯威特系贷款规模不是很大,资产质押比例也不高,银行收贷会对斯威特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斯威特还不至于全面崩溃。 事实上,在危机曝光前,严晓群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已着手整顿。据了解,斯威特集团早已召开专门会议,成立资产管理部,对下属投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调整;对非正常营业帐款进行清收;对新楚视界、有有卖场等公司进行着重清点。严晓群多次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虽然宏观调控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他坚信斯威特集团的管理者,包括他本人在内,没有乱花银行的贷款,现在斯威特的资产大于负债,而且远远大于负债。两个母公司:西安通邮一分钱的贷款都没有,斯威特集团的贷款也不到1亿。 噩梦初醒 无奈割舍中国纺机 斯威特集团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ST长岭(报批中),资金危机爆发后,严晓群首先选择了出让中国纺机控股权。 2005年11月21日,中国纺机披露,斯威特集团、南京小天鹅电子有限公司、西安通邮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中烟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斯威特集团、小天鹅电子、西安通邮将持有的南京口岸进出口有限公司30%、38%和22%的股权转让给中烟投资,11月29日,中国纺机披露上述股权转让价格为2907万元。 南京口岸持有江苏南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90%的股权,南大风险投资又持有中国纺机29%的股权,中烟投资收购南京口岸90%的股权就间接控股了中国纺机。 严晓群告诉记者,舍弃中国纺机是斯威特战略调整的需要,变现斯威特部分资产,以解决当前资金问题。同时,也向外界表明斯威特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决心与诚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4家上市公司,严晓群之所以首先选择出售中国纺机,和其对中国纺机的控制力有关。由于某些原因,中国纺机的经营层对斯威特集团并不很认同,中烟投资收购中国纺机后,公司部分高管甚至认为斯威特集团此举是为了逃避责任。 中国纺机董事长钱建忠对此并不否认,他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经营层对斯威特的有些做法不太认可,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死结,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但中烟投资的入主或许正好可以解开这个结。 “虽然斯威特集团选择退出中国纺机,但会把遗留问题负责到底”,针对部分投资者担心斯威特集团是否对中国纺机撒手不管,严晓群如此表态,“在银行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斯威特集团将继续为中国纺机提供一段时间的担保”。 对于外界提及的3元的收购价格,严晓群解释,这是和中烟投资谈判的一部分,当初双方约定具体的收购价格在框架性协议中体现,后来对价条件发生了变化,于是在披露收购报告书摘要时将收购价格定为2907万元。对于收购价格以何种标准确定,严晓群称与中烟投资是否替南京口岸履行偿债义务有关。资料显示,南京口岸注册资本5亿元,90%股权对应的出资是4.5亿元,市场人士分析,中烟投资只花2907万元就获得90%的股权,应该会承担南京口岸的债务。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资料,截至2005年6月30日,南京口岸共占用上海科技资金3.26亿元。中烟投资副总李赤宇表示,债务是中烟重组谈判的核心。重组不是一个简单股权转让的重组,而是股权、债权、债务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重组后,南京口岸的债务问题是中烟投资要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中烟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噩梦之后 挥泪瘦身苦求转机 斯威特集团虽然早在1992年就已成立,但真正为公众所熟悉还是2000年重组上海科技,随后,又因重组中国纺机、小天鹅和*ST长岭蜚声资本市场。而如今,快速膨胀后的斯威特集团自身也面临重组的命运。 严晓群告诉记者,宏观调控后,面对企业何去何从,决策班子有过激烈的争论,经过近一年的抉择,斯威特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市场化重组。虽然重组可以为斯威特获取更充足的现金净额以弥补前期实业投资产生的现金缺口,但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也是高昂的。所以无论是抉择的过程,还是抉择的结果,对斯威特集团和他本人都是十分痛苦的。 目前,斯威特集团共有3个产业,分别是装备制造业、消费制造业和文化传媒业。 据悉,在资金危机爆发前几个月,斯威特集团就委托中介机构对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估,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结果,严晓群制定出斯威特“瘦身”调整战略的“最低控制线”:斯威特集团决定集中力量做强高科技集成电路设计、白色家电(尤其是小天鹅、小鸭的洗衣机主业),坚决从类似南京口岸这种以代理为主的贸易型企业、与主业无关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及其他第三产业中彻底退出。 虽然斯威特集团将小天鹅视为战略重点,但身处斯威特危机中的小天鹅会与其同舟共济吗? 小天鹅一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并没有受斯威特危机的负面影响。斯威特集团没有占用小天鹅任何资金,在小天鹅集团层面也只有部分贷款担保。 严晓群告诉记者,此次南京口岸重组的核心是斯威特集团主动战略退出,如果单纯从缓解资金压力的角度考虑,是能够达到目标的,因为集团不需要再投入资金了。但是,从“瘦身”战略来说,还需要继续实施重组。 据了解,除南京口岸外,斯威特集团其他“瘦身”计划也在进行中,包括从传统传媒行业(报纸和电视)退出;收回电厂投资等。在传媒行业,严晓群可能只保留卫星培训宽带频道(SSTV),该项目与中国卫通战略合作。 对于收购事宜尚在报批中的*ST长岭,严晓群称,斯威特集团不会放弃,但结果如何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不过据记者了解,*ST长岭很可能会脱离斯威特集团,因为,今年3月签订重组协议时,当地政府曾承诺在9月底以前注入1.5亿现金以解决大股东占款,目前已经违约,而斯威特集团承诺的3年内投资4个亿的承诺目前也没有兑现。 谈到重组进度时,严晓群颇显乐观,“目前,斯威特与国内外多家合作伙伴的重组谈判已进入实质阶段,市场化重组差不多完成了60%,一旦条件成熟,斯威特会在2006年底前,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明年上半年)退出除白色家电、集成电路设计、具备相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等以外的其他产业。瘦身调整战略所变现和收回的现金,除一部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外,其余部分将集中投入到白色家电、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 严晓群透露,12月2日晚,他已经和香港的一家机构签订了合作的框架性协议,部分资金已经到账,而斯威特海外产业基金也正在筹划中,第一期计划发行1亿美元,以解决斯威特集团存在的短贷长投问题,彻底消除宏观调控带来的被动局面。而早在今年4月21日至25日,严晓群就已经飞赴纽约会见了斯威特海外产业基金的4名合伙人。 记者手记 丁可:严晓群想做两件事 几次采访,严晓群都着布鞋,这一次也不例外。 12月2日深夜,在与香港一家机构签完合作协议后,严晓群和斯威特集团南京管理总部行政总裁李保卫答应与记者见面。 但采访并不顺利。 严晓群坦言,之所以不愿意接受采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当事人,他说总有人会认为他是在为斯威特辩解;二是危机爆发后,需要时间处理和协调各类问题,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就会有变数,所以他无法表态。 对记者提出的多个尖锐问题,当天晚上,无论是严晓群还是李保卫都选择了回避,只就重组南京口岸的相关背景做了说明,同时表态有信心处理斯威特集团目前出现的资金危机。 12月3日上午,严晓群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当天谈完事情后,愿意和记者聊一聊。等到严晓群赶来与记者见面的时候,已是深夜12点。 “这件事情对我打击很大”,严晓群的心情有些复杂,“本来想做一些事情,但扩张太快,又遇到宏观调控,再加上企业内控不到位,资金就无法正常流转了”。 严晓群称,危机发生前自己就已经开始反思,但为时已晚。经历了这场风波,他感悟颇深。严晓群告诉记者,斯威特集团市场化重组完成后,他想做两件事,一是要投资几家星级酒店;二是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稀释自己在斯威特集团的股权。他觉得,做酒店既能挣钱,又能怡情,是事业大起大落后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独家揭秘 南京消息 (记者 何军):上海科技3.82亿被占巨资去向调查 盖子掀开了,真相才能大白。 11月2日,上海科技经自查披露了南京斯威特集团关联企业占用公司3.82亿资金的违规事实,其中南京口岸进出口有限公司占用3.26亿元,江苏金捷国际货运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占用0.56亿元。 由于斯威特集团已经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市场一度怀疑严晓群可能已将资金挪用于二级市场炒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严晓群态度严肃,他强调,斯威特集团从未进行过二级市场炒作,将来也没有这个打算。但对于3.82亿资金到底流向何处,他并不愿意多说,只是提到与上海易美通信实业有限公司有关。 在南京采访期间,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易美通信和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崩盘时的实际亏损额要远大于外界了解的情况,而斯威特集团、上海科技、易美通信、熊猫移动关系非常密切,他提醒记者注意斯威特集团占用上海科技资金的时间和熊猫移动危机处置的时间有着高度的匹配性。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资料,斯威特集团关联企业占用的3.82亿资金中有2.16亿元发生于2005年4月,其中,南京口岸以采购款名义占用1.5亿元,江苏金捷以暂借款名义占用5600万元,而此时正是有关各方全面处置熊猫移动危机的关键时刻。知情人士分析,斯威特集团关联企业占用的资金很可能都用于弥补易美通信的窟窿了。 易美通信和熊猫移动的关系要追溯到2004年。易美通信原是上海科技控股的孙公司,靠贴牌南京熊猫进入手机市场,熊猫移动是易美通信的手机供应商。2004年12月,易美通信崩盘,此时易美通信对熊猫移动尚有巨额货款没有支付,实际亏损超过了3亿元(帐面亏损约3000万元)。 为甩掉包袱,上海科技此前已将易美通信的50.12%的股权卖给了江苏天创通讯实业有限公司,马志平是江苏天创的实际控制人,同时又持有熊猫移动49%的股权。2004年12月11日,上海科技还将应收易美通信5600万元的债权款全部转让给了斯威特集团,2004年12月29日,上海科技通过银行收到斯威特集团汇入的5600万元,这一金额与2005年4月,斯威特集团通过江苏金捷占用的上海科技金额完全相同。 易美通信崩盘后,熊猫移动危机也逐渐暴露,拖欠经销商和供货商的大量资金无法偿还,巨额资金被马志平占用,再加上国产手机市场经历严寒、马志平炒股亏损6亿元,熊猫移动陷入了资金黑洞。 据悉,当初有关方面考虑由斯威特集团全面接盘,但由于窟窿太大,严晓群没有答应。2005年3月10日,在多方斡旋下,南京唯特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接盘熊猫移动,南京唯特有两大股东,一是南京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资背景),二是江苏南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南大风险投资是南京口岸控股90%的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就是严晓群。 半个月后,南京口岸与上海科技草签总金额为1.5亿元的电子元器件商品采购协议,4月30日,南京口岸从上海科技获得1.5亿元资金。 上海证券报/何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