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重组为主外资积极介入 钢铁业重组开始“小步快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8:30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申屠青南北京报道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再度强调要按照市场原则,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钢铁业内专家认为,钢铁业的重组无疑将进入“小步快跑”阶段。目前看,钢铁业重组以省内为主,外资介入积极性很高,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快推进跨地区、跨省市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
省内重组接连不断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辽宁、河北、吉林等多个产钢大省都已在“重绘”省内钢铁业的版图。 11月28日,吉林省属最大国有企业——通化钢铁集团、中国铁合金龙头企业——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与民营的河北建龙钢铁公司签定了重组协议,三方联合成立新的通钢集团,资本总额将达42亿元。按照规划,在未来几年内,新通钢集团将形成1000万吨钢和200万吨铁合金生产能力。 同属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则在8月份把省内的鞍钢和本钢联姻成为一家。两家实力均排在钢铁前10强的公司加在一起,具备年产钢2000万吨的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水平。预计到2010年,鞍本钢铁集团年产钢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 华北地区重组进度也不落后,承载首钢搬迁的新载体——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0月22日挂牌成立,首钢控股51%,唐钢持股49%。为了增强与首钢谈判的“话语权”,11月19日,河北省政府“主刀”组建新唐钢,唐钢、宣钢和承钢三钢合一。据悉,2004年,这三家钢铁企业共产钢1311.6万吨,占河北全省钢铁总产量的23.24%。河北组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方案率先在北部破题。 由于目前的重组基本局限在省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指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大型骨干钢铁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推进跨地区、跨省市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组建几个或一批年产钢3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但他也表示,跨省市的重组肯定要涉及企业、地区间利益调整的问题,还涉及到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间、不同所有制企业怎么联合重组的问题,“的确很复杂”。 关键在于出资人到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指出,钢铁业联合重组的关键在于出资人要到位,首要问题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人如何对待企业联合重组问题。 正是舞动“有形之手”的国有出资人从幕后走向前台,钢铁工业重组步伐才开始加速。而出资人的身份不同,也使得辽宁、河北、吉林三省在重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逐步推进。由于鞍钢是中央企业,而本钢隶属辽宁国资委,鞍本联合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挂牌子;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统一,这不仅是统一调配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分流和安置职工;第三步才是实现资产方面的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公司。但后两步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股权整合。由于唐钢、宣钢、承钢同属河北省国资委,新唐钢第一步就是产权股权整合,以唐钢为主体,将宣钢、承钢的全部国有资产整体划归唐钢,下一步则是资产业务整合与企业改组改制,并将适时通过换股或收购的方式,整合地方民营钢铁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 直接多元化。吉林在重组过程中,引入了省外的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后的新通钢集团股权结构也就一步到位,实现多元化。据悉,其股权结构分成四部分,原通钢集团的国有身份也将打破:河北建龙集团出资12亿元占新通钢20%—30%的股权;吉林省铁合金有限公司则通过资产纳入并购入股的方式,参股新通钢20%左右的股权;通钢的管理层和职工的持股比例维持在20%-30%,新通钢的国有股股权将维持在30%左右。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建议,当前应推动中央国有钢铁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之间的大重组、大联合,才能引导和带动全国钢铁行业迅速提高集中度。 外资“磨刀霍霍” 随着产能的继续释放,钢铁业“暴利”时代结束,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外资此时展开并购时机最佳,并购成本将大大降低。国际钢铁巨头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把并购的目标瞄准了中国钢铁企业。 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不仅收购了华菱管线36.673%的股份,还与包钢、八一钢铁、昆明钢铁等多家公司有过“亲密接触”。有投行人士表示,米塔尔在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参股,直到收购一些年产量在300万-400万吨左右的中型钢厂。 此外,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阿赛洛证实拟购莱钢38%股份,同时阿赛洛还在和青岛钢铁谈判。还有传言称,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拟收购安阳钢铁30%以上的股份。 海通证券顾耀强认为,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虽然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周期性调整,但中长期看,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钢铁需求仍将持续走强;而国外的钢铁市场渐渐处于饱和状态,增长空间不大。因此抢占中国市场是这些国际巨头的“必定动作”,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争夺战即将展开。 他说,国内钢铁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国内钢铁企业主导重组涉及到省与省之间、跨区域的整合,触及到地方利益、税收制度等诸多问题,实施困难,而外资收购可能更简单。因此,也可以说,外资正是择机击中了国内企业的这一软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