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香港的得失 ——领汇上市合法性诉讼周年回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8:22 中国证券报

  □记者黄立锋深圳报道

  今天是12月7日,领汇基金(0823.HK)上市后的第九个交易日,不知道今天买卖领汇基金的投资者会不会想起一年前那场震动了香港的诉讼。官司虽最后以香港房委会获胜告终,领汇也最终成功上市并交易,但那场诉讼迫使港府搁置领汇第一次上市计划,一时轰动无与伦比,时人褒贬也莫衷一是。有人说,这场诉讼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颗东方之珠黯然褪
色;也有人说,领汇诉讼案件正好向全世界证明了香港司法制度的独立和透明。

  争议也许永远都没有结论,但一年之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看诉讼中香港司法机构的处理及从中折射出来的东西,或许会更加清晰。

  233天的诉讼历程

  从2004年12月7日卢绍兰和马基召提请司法复核到2005年7月20日香港终审法院判定香港房委会胜诉,整个卢绍兰诉领汇案件历时共233天,经历了初审、上诉和终审三个阶段。

  初审历时一周。2004年12月7日,卢绍兰和马基召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请司法复核。12月13日聆讯,房委会要求法官将聆讯与司法复核审判一并进行,法官同意并于当日下午7点作出裁决:驳回卢少兰和马基召的司法复核申请。

  上诉阶段相对漫长。马基召选择放弃,卢少兰拒绝承诺放弃,房委会遂申请上诉庭将其28天上诉期限缩至44小时并获准,同时将领汇上市日期由16日推迟到20日。16日下午,卢少兰如期上诉,法官再一次判决房委会胜诉,而此时已是16日晚间。卢少兰稍后表示将向终审法院提出上诉。房委会同样申请终审法院缩短卢少兰上诉期限,但却遭终审法院以无权作此决定拒绝,港府于是搁置领汇上市计划。等待期间,卢绍兰引入司法援助程序并获得高等法院批准将她上诉限期由2月25日延长至法律援助署给出司法复核结果后7天。

  终审阶段。卢绍兰如期向香港终审法院就上诉庭缩短其28天上诉期限提出上诉,终审法院于5月26日开庭审理。终审法院维持上诉庭判决,案件排期7月5及6日审理。2005年7月20日上午,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宣布,终审法院五位法官一致裁定房委会胜诉,驳回公屋居民卢少兰上诉。

  为何如此迅捷

  按照香港的司法体制,如果诉讼双方坚持上诉,案件将历经初审法院、上诉法庭和终审法院三个环节。由于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需要多次聆讯,考虑到排期和几次上诉期限,即使不引入司法援助,一个走完三个环节的案件也可能历时数年,甚至十几年。

  然而,领汇却在233天内走完了整个司法程序。之所以如此迅速,一位在港执业的资深大律师向记者表示,关键在于司法机构审时度势,本着最快但却不剥夺当事人权利的原则来处理这一案件。

  首先,就排期上给予优先,高等法院的聆讯与复核一并进行并当庭判决,上诉法庭缩短上诉期限,以及终审法院后来在时间上的种种优先安排而言,司法机构一直在按照最快的程序办理这一案件。理由是领汇上市已有既定的时间表,法庭应在不影响公正和独立的情况下维护当事人和公众利益。但后来房委会申请终审法院缩短卢少兰上诉期限时,却遭到了终审法院的拒绝,理由是无权作此决定。这个理由耐人寻味。设想一下,上诉法庭已经缩短了一次卢绍兰的上诉期限,如果终审法院再一次缩短,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怀疑香港的司法体系是否独立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卢绍兰申请延长上诉至终审法院的期限,再一次获得批准的缘故,那时领汇上市已不再那么急迫,更没有理由不批准。

  香港得到了什么

  从领汇诉讼开始直至房委会宣布正式搁浅上市方案而告一段落,当时关于香港司法制度是否过于宽松以致被人利用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香港律师会前会长叶成庆即指出,上诉人对是否上诉悬而不决,终审法院就无法对事件进行终极判决,这对处理金融事件所需的肯定性极为不利,有损香港金融中心形象。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也表示,领汇事件暴露了香港司法制度过于宽容,此例一开,恐怕会对未来其他公营资产上市或者私有化产生不良影响。资深会计界人士甚至提出,为避免有人刻意利用上诉期限拖延时间,阻止公营机构如期上市,可以考虑通过立法让政府可以在出现法律争端时直接向终审法院申请确认上市的合法性。

  而与之针锋相对的看法则是,领汇诉讼正好向全世界证明了香港司法制度的透明和独立,港交所行政总裁周文耀、渣打行政总裁苏利民和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文礼信即持这一看法。他们认为,香港司法体系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可圈可点,使其高效、独立和透明一览无余。从初审法庭极其高效率的审理,到上诉法庭其后基于公众利益将上诉期限缩短,再到终审法院因为无权缩短上诉期限而拒绝房委会的要求,无一不体现出真正的法治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普尔和惠理均特地针对领汇诉讼发表评论,表示不会影响对香港投资环境的评级,“

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莫过于产权,而有效的产权保护无不依赖独立、高效而透明的司法体系,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香港应该庆幸,尽管领汇因此而不得不暂时搁置上市计划。”

  一年之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领汇诉讼事件,再看看领汇的卷土重来和香港金融市场一年的长足发展,显然一时得失不足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