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及时雨 > 正文
 

机构资金谨慎犹豫 市场震荡过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8:44 中国证券报

机构资金谨慎犹豫市场震荡过冬

  □记者 徐海洋

  如同北方的冬天一般,12月的股市似乎也越发冷清。虽然游资的积极运作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兴奋度,但机构资金的谨慎犹豫则基本框定了年底市场的震荡格局。

  游资:反复炒作成风景上周是进入12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沪综指仍然没有突破1100点
压力,报收于1094.29点。经过长时间的横盘反复,投资者对1100点的得失已经有些麻木了,但应该承认,投机资金在千一一线的活跃还是引起了关注。

  权证当之无愧成了上周最引人关注的品种,而权证火热的根本又在于其给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市场体验和关注焦点,权证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对游资的绝对吸引力。

  首先,权证面市使市场迎来了久违的赚钱效应。先是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从0.68元涨到2.11元的“神话”,接着又是武钢两只权证三个交易日连续涨停的“故事”,赚钱效应充分激发了投资者的赚钱欲望。所以,即使市场价格已经严重高估,即使权证供求即将发生变化,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冲进了权证的博傻炒作中。

  其次,权证的“T+0”交易制度带给市场更大的操作空间,收盘价格的涨跌并不完全等同于参与者的实际损益结果。

  再者,前期权证市场容量较小、价格较低的特征,也决定了其更容易在资金影响下出现暴涨暴跌走势,这种波动恰恰给投机资金提供了炒作的必要条件。

  从成交量对比来看,上周后三个交易日,沪市三只权证成交金额与两市所有股票成交金额的比值分别达到82.22%、83.51%和68.92%。虽然权证的成交金额与股票市场成交金额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游资炒作下的权证成为市场热门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顾近一段时间的市场变化可以发现,市场热点的演变中透出了很强的投机特征。从较早一些的新能源题材、回购概念,到上周的权证、中小板炒作,市场热点切换十分迅速,多是几日行情,没有明显的延续性。这也构成了近期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投机气氛浓厚。有分析观点认为,投机气氛较浓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目前点位并不存在继续大幅下跌的风险;二是目前市场也并不存在持续做多的动力。

  机构:只守不攻仍徘徊游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犹豫心态,机构在其重仓蓝筹股中的动作更是将这种犹豫直接表达了出来。

  市场各方已对目前股市具备投资价值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各类分析报告也纷纷指出,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经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不过,我国股市真正按照估值水平来投资股票,这应该是在投资基金初具规模的近三年时间里。由于并不具备完整的跨周期投资经验,机构投资者普遍产生了对周期性行业合理估值水平的困惑。表现在股市上,投资者对于处于周期高点的行业敬而远之,结果是煤炭、有色金属、石化等处于繁荣阶段的行业成了下跌的主要推动力量;而水泥、汽车等处于周期底部的行业,由于业绩下降的压力,也很难引起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关注。略显僵化的价值投资理念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蓝筹股跌多了涨一涨,涨多了跌一些,机构大都会在低位战略性买入各自关注的价值股,但谁也不会坚定地推高股价。

  此外,变革市场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制约了机构的行动。拿近期的例子来说,推出权证实际上意味着“T+0”交易制度重现市场。在两种交易制度并行的市场,不同交易制度的特性必然会对市场资金流向产生直接影响。目前能够观察到的结果是,流动性很强的市场游资已经明显转向权证市场。在市场预期中小企业板“T+0”的同时,主板市场下一步的变化就成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大盘:弱势震荡待来年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目前指数围绕1100点的震荡整理已经有6个星期了。技术上,开口不断收敛的三角形形态和逐步萎缩的成交量水平,似乎都预示着短期市场面临方向性的突破。

  不过,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影响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因素目前都没有明显变化。近几年来,市场的持续下跌已经基本消化了国际接轨的压力和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影响,陆续引进机构投资者也正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扩容压力,而股权分置改革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股市的长期利好作用目前还没有反映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A股市场尚未出现促成上涨的积极因素,但也不存在大幅下跌的空间,弱势震荡格局有进一步延续的可能。

  短期来看,资金供求变化将是决定阶段市场走势的主导性因素。从上周五盘面表现看,健特生物(资讯 行情 论坛)、徐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思达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等投机品种和ST股都出现在了跌幅榜前列,此举被多数分析人士理解为投资者应对周一深市权证上市的准备。可见,权证已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股市场资金,这种分流作用会否继续扩散,值得关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