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财富观察)银行改革酝酿新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1:18 中国证券报

  文/陈雪

  2005年,中国银行业改革轰轰烈烈,几家“巨无霸”的改组或上市,将银行业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时近年末,又传来广东发展银行引资重组即将收官的消息,这同样是一场值得期待的变革。

  11月30日,广发行重组和引资工作的财务顾问和项目总协调人在该行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广东发展银行的改组将会成为本年度最具革命性、最彻底的银行改革,它将影响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格局。”

  如此“口出狂言”,在外人看来或许有“老王卖瓜”之嫌,而且交易至今还未最后敲定,下此断言也为时尚早。但细细一想,广发行的交易规模虽然较小,但其试验的意义巨大。

  首先,尽管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正在加快,外资参股热情较高,但始终有一个问题让中外双方都有所顾虑,那就是控股权的问题。根据现行政策,单一外方股东最高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股东累计不超过25%。受此限制,外来投资者很难取得某家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在他们看来,没有控股权,就很难给银行带来根本性的改革,很难真正提升银行的价值,而这恰恰是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初衷。但我们的疑惑是,对外开放的“度”在哪里?万一过度开放,会不会危及国内银行业的根本生存?

  观察可知,银行监管部门对此是深思熟虑并锐意开放的。从批准深发展转让控股权,到建设银行上市,从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国有商业银行,从“小虾到大蟹”,银行业大门的开放有条不紊。而广发行的引资重组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战略投资者将获得绝对控股权,这本身就已经是个突破了。特别是,如果这个胜出者是单一外方股东,并最终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话,其“革命性”和“彻底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它的“革命性”和“彻底性”还体现在

不良资产的处置上。有消息称,总股本不足40个亿的广发行,不良资产超过300亿,早已资不抵债。最终的重组方案很可能是一次性把不良资产剥离干净,使不良贷款率一举降到5%以下,亏损部分由“老股东出小钱,政府和新股东出大钱”填平,最终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类银行的监管标准。相比以往的银行改组,有的是把不良资产留在账上,由新股东入股后自行消化解决,如深发展;有的只是在政府注资核销部分坏账后,再分若干批次进行剥离,如工中建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且,以往银行重组只剥离损失类和可疑类贷款,而广发行本次剥离很可能将次级类资产也包括在内。因此,不能不说这种处置方式是广发行马拉松式重组的完美收尾。

  另外,广发行的引资重组案例也提醒我们银行控股权的价值所在。对于资不抵债的广发行,其全部价值就在于市场准入的“牌照”、遍布全国的网络,几十万对公客户和上千万个人客户资源,以及

信用卡等优质品牌和商誉,这些资产负债表无法真实体现的“无形资产”仍然价值连城,但前提是取得控股权。据悉,外资入股广发行耗资将达到百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