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诚信国际再联姻控股地位或将易手穆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3:16 第一财经日报

  在我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中并没有关于评级业的开放时间表,评级业也因此并没有多少限制,但当前无论从保护本国产业还是信息安全的角度说,目前在评级业肯定是要限制外资占据控制地位的

  本报记者 徐以升 胡进之 发自上海

  随着金融新产品的日渐繁荣,其背后的信用评级行业也火爆起来。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其控股的中诚信国际目前正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进行股权谈判。而另一位中诚信领导层人士则称,“将来外资控股也是有可能的”。在中国蛰伏数年的外资评级机构眼看着蛋糕在做大、本土评级机构在纷争市场份额,却不能参与其中,而这似乎正在促成外资评级机构中国战略的再一次转型,即从此前的“从合资到单干”变回“从单干到合资”。

  “外资控股也是有可能的”

  火爆的短期融资券,再加上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业务,以及即将推出的商业支持票据(ABCP)等等,评级业正“火爆的不得了”。

  而中诚信国际正是评级业的“老大”。仅在短期融资券评级市场,用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副总裁阎衍的话说,他们大概占到了46%的市场份额。

  中诚信国际行业老大的市场地位成为吸引穆迪入股的资本。在洽谈中诚信之前,穆迪已经与处在评级市场第二位的大公国际有了3年的战略合作,但合作并没有升级到合资阶段。

  中诚信另一位领导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和穆迪的谈判正在进行,协议还没有签。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合作,肯定会有股权方面的考虑,最后具体到什么样的股权结构还不能确定。”他尤其提到,“将来外资控股也是有可能的”。

  毛振华对本报表示,中诚信不会轻易放弃控股地位,当前进行合资谈判的也并非只有穆迪一家,还有一些非评级业的其他国内外资本。“我们将尽力保留控股权,也就是尽力保持51%的股份比例。”

  另据一位评级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我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中并没有关于评级业的开放时间表,评级业也因此并没有多少限制,但当前无论从保护本国产业还是信息安全的角度说,目前在评级业肯定是要限制外资占据控制地位的。而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中国应该出现自己本土的信用评级公司品牌。

  “从合资到单干”与“从单干到合资”

  毛振华还表示,在和穆迪的谈判中肯定会有反竞争的限定条款,即穆迪自己在中国的业务与中诚信国际的业务。

  实际上穆迪是观望了很久才决定与中资评级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在2002年结束与大公国际的合作之后,穆迪就在2003年2月在京设立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并独立开展业务。当时其董事长兼总经理叶敏曾明确表示,“我们在北京设立公司就是针对中国的债券评估市场。”

  而与中诚信的反竞争条款或许意味着穆迪将完全放弃部分业务,这改变了穆迪在中国的运作战略。记者还未联系到北京穆迪的叶敏,但另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这一谈判。有迹象显示,这一谈判是中诚信直接与穆迪美国总部进行的,中诚信毛振华曾于今年8月亲赴穆迪美国总部并拜会了穆迪新任首席执行官,据称这次会谈“为双方合作协议的最终达成扫清了障碍”。

  实际上,与穆迪“从单干到合资”不同的是,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此前走的是“从合资到单干”。

  成立于1999年的中诚信国际在出生之始就带有了外资血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参股30%,但2004年7月惠誉宣布撤回投资。惠誉曾将撤资中诚信的原因解释为是出于其全球战略的原因,以便其通过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绝对控股来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品牌。

  毛振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惠誉撤资是他们判断错了市场形势”。

  毛振华的言下之意,是当前中国债券评级市场除了部分豁免条款,是要本土评级机构才能做。以短券市场为例,《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企业发行融资券,均应经过在中国境内工商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能力的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