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证券投资逆差释积极政策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0:41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闻涛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报告虽然公布的只是上半年的数据,有一定的时滞性,但是报告中对具体科目的分析还是透露出一些明显的政策信号。
比较引人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证券投资项目出现了10亿美元的逆差,而去年同期的数据是顺差277亿美元,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3%。今年上半年,因为对外股权融资、QFII进入等因素存在,资本流入数量并不小,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净增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我国企业境外股票发行筹资和QFII实际资金净流入73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证券投资项下的逆差出现,个中原因值得探讨。 报告在谈到证券投资项目特点时作如下表述: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净流出85亿美元,2004年同期为净流入209亿美元。这反映出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与本外币利差缩小,金融机构从上年减持境外资产、增持境内资产转为增持境外有价证券资产,带动了证券项目资金流出。 应该说,本外币利差减小是证券投资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在境内利率低位运行的情况下,追逐外币加息脚步成为境内金融机构短期内的最优选择。据了解,上半年就有获得外汇注资的商业银行将部分注资用于境外证券投资,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资金流出的规模。 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并不是正常的现象,巨额的外汇占款不仅增大了货币当局的调控难度,也增强了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这种背景下,证券投资逆差导致资本项目顺差减少应该是货币当局乐于见到的情形。 事实上,美元连续加息给人民币汇改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证券投资项目上半年出现的逆差也是这种外部环境带来的结果。在经常项目顺差居高不下的同时,资本项目顺差适当缩小,有利于货币当局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保持灵活性。从上半年证券投资的逆差数据似乎可以看出,货币当局对于对外证券投资是持赞成态度的,报告当中对此也有乐观的预测:我国证券投资的双向流动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联想到当前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升值压力,货币当局持有这种态度还是积极务实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正处于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之中,资本账户开放是审慎渐进的过程,证券投资特别是对外证券投资尚未成为我国主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形式,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都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他境内机构尚未开展这类业务。同时,我国境外证券融资涵盖境外股票筹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外币债券发行等类型,而对外证券投资则主要限于债券类品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证券投资潜力的发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