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挖掘三季报 中国玻纤三大项目确保后续产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8:10 中国证券报

挖掘三季报中国玻纤三大项目确保后续产能

  □世纪证券 王波

  2005年年初至三季度末,中国玻纤(资讯 行情 论坛)(6001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3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9%;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4,218.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41%;实现净利润10,310.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67%。公司2004年玻纤产能为15万吨,2005年产能21万吨,同比增长40%;2006年产能计划超过30万吨,全年摊薄后同比增长也
将在40%左右。

  市场空间广阔

  据最新的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玻纤年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美国从2002年到2007年的年增长率估计为2.5%,预期到2007年美国的玻纤产量将达到127万吨/年。而亚洲地区的增长率将远高于美国的增长率,达到7%,这也超过了欧洲4%的年增长率。

  目前,世界上三大玻纤公司是美国的OC公司,法国圣戈班集团的维托泰斯公司及美国的PPG公司。按照玻纤生产能力,美国OC公司达到65万吨/年的规模,法国圣戈班集团具有玻纤年生产能力59万吨,美国PPG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玻纤厂商,包括其合资企业在内的玻纤年产能力在40万吨左右。

  中国的玻纤行业在1990年至200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8.6%,2001年至200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4%,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国际

竞争力迅速提高。总的来看,玻纤应用领域的推广、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玻纤生产的产业转移决定了我国玻纤产业的朝阳产业特性。与国际相比,中国玻纤产品目前还存在大量市场空间未被挖掘,尤其是在一些应用领域,许多细分市场还未被充分开发。

  三大项目保证产能翻番

  目前,中国玻纤在桐乡、九江和成都总计拥有21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后续的产能扩产情况计划是在桐乡新建一条8+2万吨/年的无碱生产线,该线预计在06年2月点火。下一步,公司计划在九江、成都新建无碱生产线,2010年分别达到10万吨的规模。公司计划此时可以达到50万吨的生产能力,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强。

  中国玻纤2005年投资建设的新项目有年产8+2万吨项目和年产5000万米电子布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年产8万吨和年产2万吨玻纤池窑拉丝项目已经完成土建施工,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产8万吨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型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和先进工艺进行建设,将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生产SMC用无捻粗纱、透明板材纱、喷射用无捻粗纱、TP短切原丝等高新技术产品。年产2万吨是环保型的项目。

  公司此前于2004年9月点火投产的年产4万吨无碱池窑拉丝生产线,通过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装备(纯氧燃烧、6000孔大漏板拉丝技术、全自动包装输送物流系统等)的运用,该生产线产能达到6万吨。该年产6万吨项目扩大了公司的产能、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的玻纤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马年产8+2万吨之前,已于去年年末开始为这条线的下游订单做准备。对于10万吨线上将投产的新品种,先在6万吨线上进行小量生产以供客户试用,因此,对于产能扩张带来的销量问题,公司基本上已经做好准备。

  中德合资年产5000万米电子布项目的桩基工程也已经开始,这是公司意图向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该合资项目中,公司出玻纤纱的技术,合资方出电子布技术,同时合资方也是电子布的消化方。项目将于明年下半年投产,电子布是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价格经常波动,根据覆铜板的行业周期特性,预期公司的电子布投产时将进入下一轮上升周期。

  以销定产保证产销平衡

  中国玻纤在销售方面执行严格的订单生产方式,即“以销定产”。通过每年10月份在桐乡举办的年会,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公司就其产能的年年大规模提升提前做好客户的培育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国外客户。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玻纤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中,公司的客户增量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2005年全球玻纤总产量估计在300万吨左右,供求基本平衡。公司的外销比重多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今年计划六成左右的产品出口到52个国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规模扩张迅速,导致公司资本结构指标有不良趋向。中国玻纤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值2005年3季度升幅较大,超过2002年该比值的2倍,达到98.88%,这是个需要警惕的数据。2004年,长期借款/总资产的比值也由14.86%升到19.20%。与上述两组数据对应的是公司股东权益比率由2002年的32%左右大幅跌到2004年的19.41%。可以看出,公司资本结构指标的不良,体现了公司为短期大规模扩张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