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权证评论 > 正文
 

时评:创设权证多照照香港这面镜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7:50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黄立锋

  上证所近日推出权证创设制度,让我们联想到拥有全球最大权证市场的香港。看一看香港权证市场的相关制度,我们一定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在香港市场上,满足一定条件的发行商履行规定程序后,均可针对港交所指定名单
内的上市公司及指数发行备兑认股权证。权证发行后,发行商负有若干义务,包括提供报价或指定流通量提供者等。而当某只权证市场持有量已经达到80%或以上时,发行商可以但不一定要申请增发,增发数量无限制。按照现行制度安排,增发申请提交后5天新增的权证才能上市交易。

  设立增发制度,显然是考虑到权证本身不过是一个衍生产品,其价值应由正股走向、到期时间、行使价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而不应受供求关系的过度影响。

  增发的理由很充足,但也有不少投资者对其心存疑虑:一是增发可以平抑过热需求,使价格理性回归,但也可能导致供给过度,使权证价格过低,这在香港市场8月18日的“权证小灾难”中已经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增发,可能导致涉及的正股数量达到该股流通数的相当比例,从而使发行商的对冲活动以及市场预期引起的“跟风”导致正股价格过度波动,这在中芯国际(0981.HK)的巨无霸权证4674等身上也得到了体现。目前,香港市场正在检讨其增发制度。

  平抑恶炒显然是内地推出权证创设制度的基本考虑。然而,香港市场曾遇到的许多问题,我们也应及早给予重视:

  一是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供给不足导致市场非理性炒作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但过度供给同样可能导致价格偏离理论值,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如何把握恰当的“度”,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二是如何应对对冲引起的市场过度波动引发的风险。权证投资者有风险,发行商也同样有风险。香港市场上,发行商通常都会通过购入或者卖空一定数量的正股,通过

股票挂钩票据(ELN),通过场外期权、期货市场来对冲风险。市场通过权证的发行情况可以判断发行商的对冲活动,继而跟风,最终可能导致市场过度波动。若是权证发行过多,其涉及正股数量甚至超过该股公众持股量或者日常交易量,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在缺乏其他风险对冲工具的情况下,券商只能通过买卖正股来对冲,问题处理起来就更棘手。

  由于缺乏其他衍生工具,在内地现行的创设制度下,券商要对冲风险显然只能通过正股市场。而正股市场甚至没有卖空制度,券商如何对冲风险呢?这显然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还有一个“技术问题”也颇值得关注。在香港市场上,不同发行商针对同一只正股发行的几只权证即使所有条款都一致,权证代码也不一样。这样做的主要好处在于,让发行商珍视自己的信誉而不致过分胡来,同时,也方便投资者对不同发行商的资质和行为模式进行鉴别。但在内地刚刚推出的权证创设制度下,不同券商可以用同一代码各自创设权证,如果由此引发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如何来追究责任呢?

  内地权证市场刚刚起步,而且市场容量非常广阔。凭借内地市场各方的智慧,如果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敏于修正,这个市场将越来越成熟理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