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美国人给我们的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10:21 中国证券报

  文/常亮

  据报载,在美国2004年大约11.7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个人消费开支约为8.2万亿美元。再细分一下:用于买汽车、彩电冰箱、家具等耐用商品花的钱为9676亿美元,约占总消费开支的12%。花在买吃买穿、汽车加油等非耐用品方面的钱为2.37万亿美元,占总消费开支的29%。花在贷款买房、水电煤气、医疗保险、出门旅游等属于服务业方面的开支
则高达4.86万亿美元,在消费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9%。美国人为何能如此“挥霍”?首先是由于“多挣少存”。据统计,美国人2004年的税后收入大约为86470亿美元,而当年就花掉85320亿美元。他们存入银行的钱很少,储蓄率只有1.3%。就是说美国人挣100美元只存进银行1.3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美国个人消费开支,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发动机,因此刺激消费并使之健康发展始终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外贸、投资和消费三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消费特别是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大多都是最终消费,其对经济的拉动和刺激是根本性的。对外贸易也就是说出口也能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但是,往往容易造成国际贸易争端,造成许多国家群起而攻之,最终也是靠不住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对于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个反作用能否发挥好,对生产关系重大。如果消费不足,生产越多问题越大,如果消费十足,那么生产就会健康发展。强劲的消费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够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关键。收入很高,而储蓄率只有1.3%的美国人,如此高的消费水平,经济发展后劲何以能够不足呢?这是美国经济多少年来,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人之所以敢如此“挥霍”消费,首先是美国人收入水平较高,有钱消费;最为重要的是,除了有钱可花外,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比较少。对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退休可以领取

社会保险金和退休金,保证基本生活一般没有多大问题。生病住院有
医疗保险
,失业也可领取一定的救济金。孩子到公立学校上学可以免费,上大学也可以先贷款后还钱,等等。因此,美国人基本没有必要为将来退休、看病以及孩子上学等问题存很多钱。美国的
房价
虽然也很高,也存在泡沫,但是相对居民收入来说,还在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基本上不会为买不起房发愁,上个世纪末,美国居民70%以上拥有自己的永久私人住宅。

  综观我国情况,居民收入水平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居民消费资金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中国1994年储蓄率竟然达到42%,虽然现在已经降到25%左右,但是,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第一位的海地,居第二位。必须注意到,我国储蓄率降低并不是消费增加了,而是这几年其他金融产品增多了,人们保值的手段和渠道多了。

  高储蓄率导致从1998年开始的启动内需政策至今效果甚微。外贸、投资和内需对经济的驱动,在我国主要依靠外贸和投资。外贸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大家都有目共睹,大量廉价出口产品是靠牺牲国内劳动力价值换来的,一些长期出国人员纳闷:在美国买到的中国产品竟然比国内还便宜。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被过热困扰着。而这种投资许多都是政府行为,一旦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投资主体反映又很麻木,造成经济手段调控往往失灵,不得已采取行政手段调控,对经济发展损害又很大,可谓两难选择呀!美国调节经济把对象放在消费和投资上,而我国只能瞄准投资。消费不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所在。

  造成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国人在医疗、教育、养老和城镇居民住房四大问题没有保障,使百姓消费具有后顾之忧。解决消费不足问题,首先,大幅增加居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应该再大些,增加农民收入措施再硬些;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增加了,居民才有钱消费,而且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容易些。其次,全面解决城镇职工、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城镇居民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率应该达到100%。城镇居民如果夫妇双方共同下岗,如果没有失业保障,说不定比农民还困难,农民最低程度还有几亩地、一片林、几头牛羊等作保障,而城镇下岗困难职工可为真正的“无产者”。再者,九年制义务教育费用国家应该全部承担,并坚决取缔择校费;尽快实行高中以下义务教育。大学要完善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国家资助等机制,给普通百姓孩子解决上大学的出路。最后,就是继续解决好城市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比较房价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切实使居民买得起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