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民生银行 多重融资为哪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7:42 中国证券报

  □渤海证券研究所田辉

  融资为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民生银行(600016)股东大会日前通过发行不超过16亿元的10年期次级债的议案;同时,董事会又提出发行不超过300亿元金融债的议案。我们认为,上述融资将为公司未来的稳
定增长提供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是其大规模融资需求的主要诱因。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仍以信贷业务为主,利息收支占总收支的比重基本上在7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特征,即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速与GDP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的高速增长要求相应的信贷规模增速与其相适应。预计我国2005年全年GDP增速在9.4%左右,即使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也将保持7.5%以上的增速。在经济增长阶段,商业银行规模增速一般为GDP的1.5-2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速将达到12%-15%的水平。为了与不断扩大的规模相适应,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标准,必然要产生对资本金的需求。处于扩张期的商业银行更是如此。民生银行是我国增速最快的上市银行,其2002年至2004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7.93%、56.05%和46.52%。随着宏观调控效果显现及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其增长率仍可达到25%左右。与此相适应,公司必然对资金产生较大需求。

  核心资本补充方为关键

  民生银行未来的次级债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资本充足率压力,但是核心资本的补充才是关键。2005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充足率由年初的8.59%降至8.05%,附属资本比例由年初的41.37%下降至39.93%。公司资本充足率已接近8%的法定最低标准。16亿次级债将使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可以满足2005年的规模扩张。

  我们认为核心资本补充是公司未来增长的关键。与次级债不同,核心资本不需还本付息,是公司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公司长期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由于公司次级债规模已接近核心资本50%的法定上限,且均为10年期,如果核心资本得不到扩充,附属资本补充也将遇到瓶颈。因此,在完成股改后,公司目前的核心资本补充进展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金融债降低经营风险与成本

  金融债将改善民生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解决其期限结构问题。2005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性负缺口扩大,达到-1031.55亿元,比年初扩大了122.97亿元;流动性负缺口占总资产比例为20.13%。不超过300亿元的金融债将有助于提高公司中长期负债管理的主动权,解决期限错配问题,为中长期贷款业务获取稳定的资金。

  同时,金融债的成本较低,对于公司收益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公司将形成存款、债券、同业拆借等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提高公司的

竞争力

  全年将实现25%左右增长

  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及公司高速增长期的结束,公司将保持平稳增长,但是增速仍然较快,预计未来增长率将为20%-25%。2005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26.8%,预计全年将实现25%左右的增长。

  在经营风险方面,我们认为公司的资产质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不良贷款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但是不良贷款余额将因公司规模扩张及

宏观调控等因素而有所增加。2005年前3季度,公司不良贷款实现“单降”。不良贷款余额为48.13亿元,比中期增加2.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5%,比中期降低0.09个百分点;准备金覆盖率达到110%,比中期增加2个百分点。

  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的银行,也是我国目前估值水平最低的上市银行。不考虑公司股本变动,公司2005年动态市盈率为10.26倍,动态市净率为1.68倍;其他4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为18.77倍,动态市净率为2.11倍。即使考虑股改因素,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仍然偏低,建议关注。

  近年民生银行融资情况一览

  融资方式融资目的融资规模实施日期

  可转债提高资本充足率40亿2003年2月

  次级债提高资本充足率58亿2004年11月

  H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未实施,已延期

  未实施,已获股东大会

  次级债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超过16亿

  通过

  解决流动性及期限结构

  金融债不超过300亿尚未进行股东大会讨论

  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