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二级市场收益率差别明显 短期融资券扩容需关注安全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7:30 中国证券报

  □记者王栋琳北京报道

  从5月份诞生以来,短期融资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资本市场,半年时间达到1009亿的规模,其受关注度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媲美。但随着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快速膨胀,安全性问题也将日益突出。据悉,央行已经注意到这一苗头,未来可能会控制其发行节奏。

  规模急剧膨胀

  “国庆假期延迟了我们的发行时间,所以大家都挤在这两个月发券”,一位发券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这正是近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异常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走访发现,各大企业集团忙着发券,银行、券商抢着做承销商,货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则在争夺投资额度。短期融资券市场如此火爆,其原因只有一个———收益率令参与主体“皆大欢喜”。企业发了短期融资券就等于开通了融资“绿色通道”,机构拿到承销额度就等于抱上一个“聚宝盆”。然而,随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各方“发热”的头脑该冷静一下了。

  一位刚刚参与发券的企业人士透露,央行最近在短期融资券问题上口风有变化,虽然仍维持市场化取向的原则,声称短期融资券市场是开放的,但内部已有对未来发行节奏和规模“从严控制”的表示。而不少分析人士也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完成发券,未来发行主体的资质和评级必然降低,风险逐渐加大。短期融资券发行的规模应有控制,发行节奏应该合理,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半年时间里,短期融资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纷纷粉墨登场,41家发行人中,有20家上市公司,发行额为362亿元,占1/3,其余全部是非上市公司,

横店集团则是第一家发券的民营企业。另外,目前发券企业囊括了汽车、电力、医药、科技、交通、石油、钢铁等多个行业。而央行官员近期又表态,除继续支持相关行业优势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缓解“煤电油运”和原材料行业的瓶颈制约外,电信、农业、旅游、传媒等行业的优质企业也将加入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行列。各方都认识到,这是一个规模迅速膨胀、发行主体日益丰富、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相应的,多样的发行主体也决定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信息披露、信用层次都极为复杂。

  偿债能力差别显现

  长江

证券分析人士朱心力选取了6家上市公司和9家非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发行主体的偿债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短期融资券发行主体偿债能力较好,但是也有个别企业出现比较明显的问题。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还有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极低,短期偿债风险较高。发债企业的财务异常变动应引起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应该尽快改变买入短期融资券后即“高枕无忧”,或不看信息披露、单纯依赖评级决定投资策略的做法。

  另外,发券主体,尤其是非上市公司在数据处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模糊的地方。非上市公司数据不完整、不规范,有的过于笼统,信息全面性也有问题,与正规会计事务所的披露数据存在明显差别,造成发行人之间财务状况不可比,投资者无法据此做出比较和判断。目前的信息披露规程允许大企业以财务快报的形式代替季报等披露报告,结果往往造成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完善。目前只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一家完成了短期融资券的到期偿付,明年5月和10月将有一大批短期融资券到期还本付息,届时短期融资券的安全性问题将会集中体现出来。

  评级不能走过场

  短期融资券市场设立之初即启用信用评级制度,可谓一大创新和突破。然而,目前54期短期融资券仅有3家的评级为BBB+,其余全部都是A-1或A-1+。另外,评级公司都作了跟踪信用评级安排,然而半年过去了,现在尚无一家体现出跟踪评级,短期融资券发行时的评级成了“终身制”。另外,与企业财务状况紧密相连的风险提示也处在空白阶段。

  一位银行人士无奈的说:“有的公司数据很难看,一些中等资质的公司硬要作出A-1的评级,我们也没办法,为了留住客户资源,只能尽量向他们的要求靠拢,否则好不容易抢来的客户就跑了。”银行和券商争夺主承销资格的“大战”直到现在还在持续,今年短期融资券热销客观上造成了机构对客户资源的争夺,也推动了“被动评级”的产生。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路演成为走形式,根本不反映二级市场状况。二级市场上收益率差别正逐渐体现,但一级市场评级趋同现象仍然严重。现在二级市场上同一评级的短期融资券收益率最多相差60个基点。

  另外,评级的雷同也造成了发行价格的趋同。从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至今,尽管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历了几次起落,1年期短期融资券2.9230%的发行收益率却“雷打不动”,这与短期融资券定价市场化的要求显然不符。

  专家认为,未来备案制度和对评级公司的要求肯定会提高。培育短期融资券市场,先把规模做大的第一步已经完成,未来央行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一级市场的监管,保持合理的发行结构和规模,短期融资券市场也将步入更加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