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向央企委托理财敲警钟 对A股市场冲击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4:47 深圳商报 | |||||||||
业界认为,短期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宋华 【本报北京电】继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今年8月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首次强调委托理财风险之后,近日,国资委发布通知,要求央企必须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对
央企委托理财资金是A股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但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央企委托理财的资金近年来处于下降趋势,且QFII等机构资金保持增量,因此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警钟再次敲响 这份名为《关于做好中央企业2005年度财务决算和2006年度财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委托理财、股票投资、期货(权)及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进行清理和规范。对于已经开展的委托理财业务,应采取措施全面清理,难以收回的要通过法律等手段进行保全。 据了解,这份《通知》为每年例行颁发的文件,但据国资委有关人士透露,通知专门对高风险业务的财务监管作出规定,尚属首次。据悉,中航油事件之后,国资委一直在进行央企委托理财的登记。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结束。消息人士也并未透露是否对清理的时间作出了规定。 在今年8月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首次对委托理财等高风险投资敲响了警钟。他在会上表示,去年中央企业年末委托理财本金余额为260.3亿元,随着一批证券公司破产清算或被托管,将形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委托理财风光不再 据德鼎投资高级研究员胡嘉介绍,委托理财始于1996年,盛于1999年的“5·19”行情。很多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纷纷将巨额资金委托券商理财。在行情好的情况下,委托理财的风险没有暴露,有关企业获利不少。 随着2001年起股市步入漫漫熊途,大量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黑洞集中暴露。2004年3月,上海国资委颁布《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限制归口国企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该规定当时对市场影响较大。但由于股市投资短平快,再加上国企理财途径非常有限,选择股市投资已经是国企理财公开的秘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非主营业务收益已经大大超过主营业务,其中股市投资收益占了很大比例,且投资金额和比例都比较大。据统计,截至2005年3月11日,已公布2004年年报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有86家参与国债或是股票的短期投资,累计金额达35.39亿元,占净资产总额的2.6%。 短期不会对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江苏天鼎秦洪分析,央企的确是目前A股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央企在股市的委托理财资金达到了260亿元,相当于两三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份额,也相当于保险资金目前持有股权投资的两倍多,所以,央企委托理财资金的退出,的确会对A股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 但秦洪认为,压力其实有限。一方面是央企资金在目前并不占据主流地位,且央企退出来的资金空白近来又为QFII、银行号基金等迅速填补。另一方面,《通知》中也强调“清理”与“规范”,也就是说,如果股票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如购买的是优质企业股票或购买的企业产业链上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股票,那么,这些股票投资可能属于规范之列。更重要的是,目前A股市场的股改任务压倒一切,《通知》即便具有极大的做空动力,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些顾忌。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 秦洪同时提醒投资者,在年底时《通知》出台,有可能对部分个股的走势造成一定的压力,即在11月底与12月,部分个股若出现莫名的急跌行为,可视为央企资金退出市场所致。而如果此类个股的确基本面不俗,那么,急跌之后会迅速引来新资金。因此,央企退出市场所带来的瞬间做空动力,反而成为短期的市场机会,值得密切跟踪。 相关链接 部分曾委托理财的央企 曾委托理财的央企不在少数。今年上半年,南航集团11亿元委托理财在汉唐证券难以收回。宝钢、申能系也曾是委托理财的“巨无霸”。上海2004年3月相关《办法》颁布之后,以2003年12月31日和2004年6月30日为时点,宝钢系持股市值减少7.83亿元,申能系持股市值减少2.53亿元,引起股市较大震动。(宋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