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一览:资产证券化热潮席卷全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08:33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尚晓阳 资产证券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0年,美国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GinnieMae)进行的抵押贷款的打包出售,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过手证券”。
继GinnieMae这一政府部门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两大准政府性质的房贷机构——“Fannie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FreddieMac”(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也进行了这样的交易。 如今,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已达到7.1万亿美元,约为同期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两倍。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债券发行总额比例最高达53%,掌握的抵押贷款金额高达4万亿美元,占全国独立住房贷款总额的75%以上。 随着资产证券化在抵押贷款市场上获得,以及投资者对这种新产品的认可,证券化的概念被运用到了其他资产上。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租赁,以及其他类型的资产,都成为证券化的对象。 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整个亚洲市场,资产证券化也正在迅速发展。1998年,这一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为70亿美元,2004年上升到680亿美元。在整个市场的资产类别中,有46%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4%为商用楼宇贷款,14%为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汽车贷款占7%,个人消费贷款和设备租赁合约各占4%,信用卡贷款为2%,其他资产为7%。 在中国,各种离岸的和在岸的准资产证券化实践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产品涉及多个领域。 收费公路证券化。如1996年珠海高速公路证券化,最初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珠海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然后以当地机动车管理费及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作为支持,在美国发行了总额2亿美元的资产担保债券。 应收款证券化。2000年3月28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项目协议。根据该协议,前者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后者管理的资产收购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公开发行商业票据。 不良资产证券化。2004年10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从商业银行收购的广东地区约200亿元不良资产,转让给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用发行债券的方式,使投资者直接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2002年9月,新华信托购买深圳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债权,设立信托计划,将住房按揭贷款债权的利息收益和其他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信托受益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