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利:机构投资者的囚徒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10:4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缥缈 来源:中国经营报 “九三年是一个紧张的年头,风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猛烈、最壮观的程度。在这个幸福与痛苦交错着的事物面前,站着历史的‘为什么’的疑问!” 这是雨果在《九三年》中的叹息。眼下我国的股票市场,似乎与1893年的法国大革命
目前股市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困境,也就是盈利模式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股市才能真正地走向转折。 股票型基金大亏损 当前市场中的各种投资者无非是两种状态:不亏损的,赚不着什么钱;亏损的,亏得非常厉害。据相关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公开发行的股票类的证券投资基金约有1200亿元,平均亏损在10%~20%之间。能盈利的股票型基金已经少之又少。 事实上,除了以往的“庄股模式”,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可以赚钱的“新模式”。 股改以后,市场应该赚谁的钱?如何赚钱?到哪里去赚钱?这个“历史的疑问”,是我国股票市场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我曾经计算过,如果股指跌到千点以下,比如跌到700点,80%以上的证券投资基金都将面临“吃饭问题”。曾经被“大力发展”的机构投资者,也必将成为“出不了壳的雏鸡”,被市场永远淘汰。 中国股市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病,有的问题已经沉积多年。就像赌硬币的某一面,其结果必定是翻倍或者输光。这种赌博的玩法,至今没有改变。特别是股改以来,推出一些新的投资品,比如宝钢权证。 股市的资金瓶颈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股市投资者的“对手盘”,其实是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信托、投行、企业债、地方债还是股票市场,都存在与银行争夺金融资源的问题,存在银证不通的“动脉栓塞”。 在此过程中,股市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防止银行储蓄资金分流,资本市场一直实行制度上的、严格的准入制与审批制,比如,限制资金的规模与投向。股市的资金其实是被视为“沉淀”在金融市场之外的外部流量。虽然央行一再强调“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但行动上并不积极。 继去年《基金法》为银行基金破题以后,最新通过的《证券法》,已经取消“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条款,并“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证券市场投资范围包括银行票据、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有价证券。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在银行托管券商保证金的同时,到底有哪些入市资金,可以被认定为“有效投资”,市场如何能够判定保证金没有被银行以外的第三方占用呢? 谁比基金还傻? “比基金还傻”,在消失几年以后,再次成为最时尚的调侃。 目前的市场中,基金不敢“投”股改的反对票,或是轻易地就被企业“摆平”,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前景。长此以往,股改后的市场,必将揭开基金业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基金业处在股改“食物链”的最底层,在这个利益链条中,如果基金业自身都守不住自己的盈亏底线,总被他人“吃定”,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盈利是职业投资者可以生存的唯一理由,是机构投资者存在于股票市场的意义所在。但愿有关各方及早醒悟,不要“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更不要在通往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人很节俭,很勤奋,可一直过得不好,比西方国家穷,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历来不重视、不善于关注金融市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节俭、勤劳只是在一个低水平上发展,如果我们缺少真正的可以投资的环境,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犯傻”了,包括股改在内,何必浪费那些资源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