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去向渐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3:20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石朝格 民间金融的最终去向已日渐明晰。“要区别合法的民间金融活动与非法金融行为,对合理合法的民间融资既不能强行阻止,也不能放任自流,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对于当前民间融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权威人士建议,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民间借贷管理条例》,积极引导部分民间金融组织转化为正规金融机构。
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处于“地摊”状态的民间金融,最终将作为新型“正规兵种”被纳入金融市场主体序列。 这位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民间金融的生存环境已发生变化,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合规经营已“迫在眉睫”。 首先,把部分民间金融组织转化为正规金融机构。如民间互助借贷等形式可以发展成为基层信用合作社;企业信用借贷和企业集资等方式的合理民间融资,可以探索制度创新形式,建立介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金融机构;在村一级设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 其二,进一步完善民间融资的监管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借贷管理条例》,赋予民间融资合法地位,指定有关部门对民间融资实行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其三,加大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现有金融机构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其四,推进银行业务创新,将部分民间融资纳入正规银行业务。充分发挥银行信用中介职能,为民间借贷的双方牵线搭桥,最终使民间融资由地下操作变为规范的市场融资行为。 此外,积极发展投资基金和依托基金,使民间资本(个人储蓄存款)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国家经济领域;信用社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利率浮动,与民间借贷展开利率竞争,迫使民间高利贷退出市场。 融资规模激增 应该说,民间金融的“合规化”之所以被提上日程与其本身的变化不无关系。 自200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收紧部分领域的信贷供应以来,民间融资就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张。 一般而言,如果信贷增速与固定资产增速相差较大的话,就说明资金的体外循环现象严重,民间融资规模激增,反之则亦然。1999-2003年,我国贷款同比增长率与固定资产同比增长率的增速较为接近,而2004年开始,固定资产增速比信贷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今年1-8月,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至14.2个百分点。 花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也估计,仅2004年5月到10月期间,银行居民存款就流失了9000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大都用于民间融资。 民间金融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据业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04年,我国共有约7.56万亿元资金投入使用。这些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一是通过民间融资获得的资金,规模大约在1.56万亿元左右,占我国融资来源的1/5强;二是通过正规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筹资2.94万亿元;三是企业通过利润、折旧再投资方式获得资金约3.07万亿元。 1.56万亿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规模已达到了正规融资的一半以上。 央行调查也显示,2004年,浙江、福建、河北和内蒙古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在550亿元、450亿元、350亿元和638亿元,相当于各省区当年贷款增量的15%-25%。 伴随着规模激增的同时,民间融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融资活动半公开化。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相当紧张,使得用于生产投资、商贸活动的大额民间融资时有发生,民间融资行为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转向半公开化或公开化。 参与主体多样化。不仅包括农村、城镇居民、个体户、中小企业主,还涉及不少党政干部职工,甚至包括地方政府。 融资行为渐趋理性。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需求日趋旺盛,民间融资相关主体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对信誉要求较高,使得民间融资很少出现违约现象。据江西省抽样调查显示,民间融资的偿债率在95%以上。 生产性融资比重上升。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与积累,生活互助性的民间融资逐步萎缩,生产性融资比重不断上升。据抽样调查,浙江省宁波地区民间融资约85%用于生产经营,温州地区约为93.3%,福建省约为98.2%。 最后,利率水平明显上升。据温州民间融资市场利率监测数据显示,前两年民间融资利率基本维持在9.6%左右,2004年2月以来持续上升,6月以后维持在14.4%左右。 负面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民间金融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 很显然,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体制弊病,使得资金向最需要的部门流动,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效率得到提高,产出得以增加。尤其是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民间金融更是为其找到一条现实的融资渠道。 综合来看,民间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培育社会信用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非正规的金融合法化,同样也会派生出很多问题。 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容易造成金融混乱。 具体而言,它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从本轮宏观调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民间融资对宏观调控有抵消作用。由于缺乏与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相呼应的地方性政策指引,以及受到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民间资金极易流入受限制行业。它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民间融资参与者较多,涉及面广,操作方式不规范,监管难度大,一旦发生纠纷极易影响当地的金融、经济稳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据调查,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中豆腐皮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