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条拿手 做大餐外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0:11 证券时报 | |||||||||
□陈奇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05中国企业竞争力监测报告认为,目前上市公司自身的竞争力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不如非上市企业;我国的上市公司制度和股票市场制度,还需进行重大改革。
上市公司竞争力总体不如非上市公司,许多人认为是由于我们一度把资本市场作为国企解困的场所,上市了一大批贫苦的国企。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上市公司竞争力低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许多上市公司在未上市前,都是很优秀的公司。但一上市,拿到了大量募集资金,一下子就不行了,例如沪市的一些本地老股票。为什么一上市了,有资金了,反而就垮了,不行了呢?对此,一般认为是行业不景气,也有人把这归纳为一股独大,缺乏对大股东监督。这些说法,也都没有说到点上。例如,虽然纺织、家电等行业近年来不景气,但我们看到,仍然有许多纺织、家电企业与时俱进,成为很好的企业。又如说到一股独大问题,在这些公司上市前,所有者缺位非常明显,几乎无人监督,比一股独大还要厉害,为什么当时看上去那么好? 从理论上讲,公司上市了,成为公众公司,要受到各方面的外部监督,无论如何总比未上市前更有压力。笔者曾经接触过许多上市公司老总,总感到他们是很尽力的,而且有很大的压力。但公司一上市就不行,就缺少竞争力,其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许多上市公司, 是在让“下面条的师父烧大餐,开小旅馆的做五星级宾馆老总”。这行吗? 许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未上市前要么是搞计划经济,单一生产经营模式;要么是家族企业,小打小闹。让这些老总搞搞计划经济,搞搞几百上千万投资经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能会搞得很好。但现在一下子把几个亿资金送到他们手中,而且要很快有回报,依他们的能力、经验,能行吗?现代化大企业管理,完全市场化经营,这需要丰富的经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看看现在许多上市公司的老总、高管人员,有多少搞大型企业、现代化企业很有经验?许多人是企业的创业者,有的甚至还是政府官员,现在却一下子让他们从“下面条”一夜成为“做大餐”,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从一个个衰败的上市公司中看到,许多公司都是在上市后,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玩完的。例如,做纺织的、做家电的,有了钱,却异想天开,把大把的钱投资到房产以及其他领域。有些企业一下子开了几十个,几百个子公司、分公司,搞的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家底。这样的管理,怎么会让上市公司有竞争力? 由此可见,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缺少竞争力,根本原因是上市后钱来得太快,企业膨胀得太快,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模式仍然是“下面条”的,所以,做不好“大餐”,这是很正常的。 笔者认为,要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除了在证券市场引入优质企业外,提高人才的竞争力也是关键。上市公司融资,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资金交到会用的管理者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市公司的资金真正发挥出效益,从而让上市公司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