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宝钢权证价格异动追踪 武钢权证引发蝴蝶效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09:51 上海青年报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当宝钢权证上市后“天翻地覆”般的走势引来关注之后,武钢“蝶式权证”选择了下周三(11月23日)“粉墨登场”。也许是出于共鸣,在昨天的行情中,非但宝钢权证继续拔高12.87%,且以41.71亿元的单日成交金额再度创出新高,连多日沉寂的钢铁板块也开始发力,并成功带动股指向上攀升。这自然令人对武钢“蝶式权证”有着诸多猜测。

  本报记者 谢潞锦

  猜想1

  “蝶式权证”上市能否平抑炒作热情?

  根据公司股改方案,武钢股份认购和认沽权证份额都为4.74亿份。每份认购权证可以2.9元价格,向武钢集团购买1股公司的股份;每份认沽权证可以3.13元价格,向武钢集团出售1股公司股份。上述认购和认沽权证并存的设计,即为业内所称的“蝶式权证”。由于该权证同时具备做多、做空的双重性质,因此与宝钢权证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昨天,某基金管理公司专业人士认为,由于存在认沽和认购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对冲效应”,市场将对此有熟悉的过程,新权证产品上市后走势也有待观察。或许,认沽和认购同时存在也可能将产生平衡的作用,从而不导致此前宝钢权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猜想2

  权证价格会否继续脱离内在价值?

  目前宝钢权证价格已经远远脱离其应有的内在价值,武钢权证上市后会否“步其后尘”呢?国泰君安

证券新产品开发部黄文卿表示,从宝钢权证走势情况看,在市场存在“短缺”的现实环境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理论模型计算权证产品的价格,就如同宝钢权证价格不跟正股价格即G宝钢价格走一样,并不能排除武钢权证重新被炒作的可能。光大证券研究所钢铁行业研究员赵志成则认为,从基本面判断,钢铁行业目前仍旧处于行业周期性向下调整阶段,行业整体出现良好转机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钢铁上市公司的权证的真正价格,无法从公司基本面业绩预期中得到答案。

  猜想3

  能否发挥“T+0”交易杠杆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宝钢权证规模较小,只要10个亿的资金便能尽可能放大“T+0”的交易杠杆效应,从而使得价格剧烈波动。而武钢“蝶式权证”的规模相对要大,这对炒作构成了明显压力。对此,黄文卿并不表示认同。他认为,尽管武钢权证与宝钢权证存在明显不同,比如前者具有一定的“做空”机制,但是从权证产品的本质来说,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T+0”的交易机制上。因此,武钢权证还是将发挥其“T+0”交易机制的特点。

  猜想4

  大盘将再度“失血”?

  昨天,宝钢权证全天共成交了41.71亿元,而上海市场其他品种总共才成交了55.18亿元。这显示出,在盈利效应的示范作用下,“游资”仍然十分热衷于权证交易,而大盘“失血”症状也越来越被市场人士所关注。金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杨兴君表示,目前宝钢权证每天的交易量都很大,这不仅说明该品种得到了“游资”的偏好,但也同时表明,“目前市场处于极度低迷的状态中”。现在颇令人忧虑的是,在宝钢权证的示范效应下,也许“游资”更会对其他对权证产品抱以参与热情,从而对大盘的资金产生“分流效应”。试想,近一段时间里,上海市场单日成交金额也就在50亿元上下,如果权证市场再添“新军”、资金再度“分流”,那对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猜想5

  “扩容”是否针对炒作

  一般情况下,增大产品供给量往往能够达到平抑价格的作用。因此,当武钢权证等新品种大军“隆隆”开进权证市场后,不少市场人士担心,这将成为权证炒作即将“偃旗息鼓”的前兆。对于上述观点,某基金管理公司专业人士在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权证市场扩容是计划中的事情,并不存在有关方面通过扩容来抑制过于疯狂的权证交易。”这位专家表示,如果交易之中不存在违规行为,那么,撇开违规行为不谈,权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是“游戏规则”的必然。

  万科21亿份权证将与其他权证同时上市以防恶炒

  新华社深圳11月16日专电(记者 何广怀) 万科股改方案15日获顺利通过后,数量多达21.4亿份的万科何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据此间消息人士透露,为防止宝钢权证遭遇恶炒的现象,万科权证将与别的权证近期内一起上市。

  据统计,目前除了G宝钢之外,还有G长电、万科A、新钢钒、鞍钢新轧、白云机场、武钢股份等6家公司推出权证产品,权证份额分别为4.07亿、21.4亿、2.33亿、1.13亿、2.4亿、9.48亿,6家公司拟上市权证总数超过40亿份。

  此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万科权证多达21.4亿份,其价格受操纵的可能性较低。其他份数较少的权证与万科权证一起上市,更有利抑制恶炒的现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