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提振消费何处入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08:26 中国证券报

  记者孙宏

  “应该做什么”如同穿衣服时要系正确第一粒扣子一样,是解决棘手问题的第一步。面对提振国内消费这一难题,许多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士开出了药方。

  公共财政主题

  世界银行11月份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公共财政措施对扩大消费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知识推动型和更为公平分享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开支从投资转向医疗卫生和教育(“从物质基础设施转向社会基础设施”)将直接降低国民储蓄和投资,扩大消费,同时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中成效显著的领域包括:养老金制度、医疗卫生部门,以及明确政府在提供教育经费方面的角色。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都没有基本

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4亿老年人和6000多万残疾人等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左右。对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是家庭负担中最主要的部分。世界银行的专家提出,因为社会保障网络的欠缺,未来养老、医疗及教育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

  对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产品的投入,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它一方面通过投资增加一些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民的后顾之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认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样可以促进消费、减少储蓄,也只有把储蓄率降下来,才能把投资率和过大的外贸顺差降下来,真正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转变为依靠内需。

  新消费热点主题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认为,从理论上讲,刺激消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二是培育市场消费热点。

  但历史证明,收入政策的调整和到位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在刺激消费方面,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上,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消费浪潮都是由相关热点所拉动。鉴于油价高涨和能源紧缺对汽车业的制约,明年汽车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减弱。房地产领域由于产业链条较长,居民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对房地产业的调整,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低价廉租房建设的金融支持,让房地产业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对明年经济的健康运行非常重要。

  将着眼点放在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群身上,也是路径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认为,不管从道义上是不是愿意接受,购买力的很大比重在高端,高端消费潜力大;促进中高端人群增加消费,对扩大内需来说是事半功倍的。在注重向农民进行政策倾斜的同时,要想实现扩大消费内需的总量效果,也必须重视向不同收入档次的群体提供和创造消费供给,改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

  他认为,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如果收入比人均收入高10倍的在我国算富人,富人的平均收入也就是每年1万美元,而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日本、西欧无疑是低收入阶层。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中国富人并不是没有地方消费,关键是我国收入格局变化太快,消费者本身有个适应过程,在消费的供给、环境、思维等诸多方面跟不上这一变化。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如一些房地产商关注开发高档房,一些汽车销售商进口一批高档汽车,市场销售的情况也不错。他设想的扩大消费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发展服务业,而发展服务业要发挥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作用。

  渐进调整主题

  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予以高度重视,慢慢地实现经济增长主动向内需转移的结构性变化是重要的一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指出,从目前中国的GDP规模来看,消费增长速度并不低,在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消费是很难再往上拉动的。仅仅盯着消费需求,并不能解决通缩的威胁,应该全面维持和发展需求的增长,如出口,也需要继续维持投资的增长,特别是扩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还要看到,一些政策要发挥出其效用来也需要渐变的过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延续较为沉闷的增长,火爆局面不会再现,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单靠政策补贴作用有限。

  高辉清就认为,货币政策需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做一些结构调整。最重要的就是,在继续保持对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调控的同时,让货币政策朝有利于扩张消费需求的方向转型。

  毋庸置疑,“如何来做”在许多时候比“应该做什么”更为棘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