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一周年 > 正文
 

清华同方走麦城:教训留给大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02:3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蒋飞 发自深圳

  6月10日,尽管现场投票赞成率高达90%,包括7家基金在内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全部举手赞成,清华同方(600100.SH)的方案最终还是以4.76个百分点的差距,未能达到66.67%的生死线。作为股改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方案被否决的上市公司,清华同方备受瞩目。在《第一财经日报》股改影响力的排行榜中,业内各专家学者给它的平均分排名第二,在创新
力中排名第十三。

  持有清华同方15%股权并参与投票的2万余中小投资者,在表决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们中很多人是以超过40元甚至50元左右的成本买进。“一只高科技、高股价的绩优股,变成现在的业绩一般、深度下跌的伤心股,加上公司股改期间市场恐慌,大盘指数逼近千点,散户失落的情绪注定需要发泄的管道。市场情绪如此,方案再好的改革也很难顺利过关。”深圳投资人任维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更何况是以公积金转增流通股股本而不是大股东送股,也让散户难以理解。”

  市场情绪或许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然而公司的诚意和方案的灵活性却事在人为。“虽然清华同方10转增10的对价内容相当于10股送3.4股,对价水平不算低,但是与同期的三一重工相比,其方案没有大股东出售股份限制的承诺,公司管理层也没有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以增加市场信心。”深圳一位参与股改的保荐人表示。

  在方案表决之前,清华同方董事长与投资者沟通时反复强调,清华控股必须坚守34.17%的控股比例,而公司另一位高管则明确表示,清华同方不会作任何的减持限价承诺,或者采取其他护盘措施。对公司强硬态度的回应,是几场投资者沟通会上激烈的争吵和几乎失控的局面。“以股改对价完全补偿所有股东的历史成本并不现实,但是至少应该有一定姿态,给投资者比较乐观的预期。”任维杰说。

  最终投票的结果,三一重工顺利过关,清华同方败走麦城,但这或许是最好的开局。清华同方遭遇了挫折,却为此后股改的全面展开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流通股股东对方案的否决,不仅仅是情绪化的宣泄,更是市场力量成功的博弈。“股改进入到全面推进之后,争议较大的方案在投票前均有修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任维杰说。

  随着股改的推进,G股市值越来越大,股市面临扩容压力,而清华同方重新进行股改的难度也将增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