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蓝筹公司成股市中坚 金字塔尖日益锋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1:40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袁立波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经过一番洗礼,盈利集中度逐渐提高,行业分化开始加剧,证券市场逐步走入蓝筹时代。从前些年的“五朵金花”,到近期的“石化系”领舞大盘,无不反映蓝筹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开始左右股市的方向。

  “金字塔尖”日益锋芒

  近几年来,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收入与利润日益集中到上游资源行业及行业内龙头企业。以近5年来排名前二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高端上市公司实力不断增强,盈利集中度提高。

  据本报信息部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前三季度,排名前二十强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所有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据计算,2001年这一比重为33.2%,2002年小幅回调为31.8%,2003年再次上升为33%,2004年上升到35.2%,2005年前三季度更是跃升到38.6%。

  利润方面,排名前二十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要高于所有公司的增长速度。据统计,盈利能力排名前二十位的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比重,2005年前三季度要比2001年高12.28个百分点,由39.74%提高到52.02%。

  在排名前二十位的上市公司中,中国石化、

中国联通、宝钢股份一直保持着超强的地位,基本雄居国内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前三甲,尽显蓝筹本色。同时,这些稳步发展的企业“航母”,也保持着较强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实现的净利润近五年来年年荣登榜首。

  而且,除中央级企业与特大型国企支撑起中国蓝筹市场的基本“骨架”外,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国企甚至民营企业也异军突起。近几年来,诸如中集集团、贵州茅台、盐湖钾肥、西山煤电、东方电机等优秀公司不断涌现,为中国蓝筹市场的不断成熟增添新鲜血液。

  两极分化日益加剧

  不过,在蓝筹力量不断壮大的同时,亏损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上市公司日益两极分化。退市机制的建立,使一批绩差公司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面几乎扩大了一倍:从2001年的9.78%,上升到2002年的11.3%,再上升到2004年的12.6%;2005年第三季度末,亏损上市公司达到创纪录的239家,亏损面达到17.31%。

  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长的背景下,亏损面的扩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集中度的上升。而且,一些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接受“终身制”被打破的现实,无奈退市。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宏观调控的指挥棒下,证券市场利益格局、资本流向、资源配置为之改变,以德隆系、格林柯尔、鸿仪系、成功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投机资本被扫地出局,客观上为蓝筹时代的到来创造了一个相对洁净的市场环境。

  蓝筹理念深入人心

  从2003年开始,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蓝筹股被市场广泛认可。另外,基金、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并与蓝筹力量的增长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据统计,与2000年末相比,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的

股票数量已增加近40倍,大量的绩优公司成为了机构投资者的宠爱。

  一批又一批蓝筹股所走过的历程表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只有具备真正投资价值,才能恢复投资者信心。因此,在如今相对低迷的股市中,出现更多货真价实的蓝筹公司,成为众多投资者的期待。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