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专家建议形成合力推进股改新高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1:25 证券时报

  截至目前,已股改公司的总市值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近四分之一,标志着股改已步入了一个关键期。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场处于新老机制并轨的“双轨制”阶段,如何加快推进新体制的建立,政策配套的跟进非常重要。而从推进股改进程的角度来看,目前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和整合资源,以确保股改进程的顺利推进。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表示,为确保市场活跃,集中股改的过程
不宜拖得过长,目前应尽早推出如中国石化、招商银行等大市值公司的股改方案,以稳定市场预期。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目前有关方面对国有上市公司支付对价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仍有争议,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不能真正自上而下达成多方共识,后续股改阻力会越来越大。

  林义相从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其一,目前有观点认为,在对价支付中,代表少部分人的流通股股东是受益人,因此支付对价的做法是为少部分人利益去损害全体人的利益。对此,林义相表示,流通股股东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对全体老百姓都机会均等,上述观点明显站不住脚;

  其二,对价水平定得低,是否就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呢?林称,股改已经推行了半年,一个现象是,上市公司对价定得高,股价表现就相对好,获益最大的是非流通股股东,而反之亦然。他说,如果大股东继续在对价水平上纠缠,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三,林义相说,对价支付不仅不造成国资流失,反而通过股改能解决国有产权规范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民企上市公司支付的对价水平普遍高于国企,这说明民企认为通过支付对价换取流通权的做法是有利可图的。另一方面,多年来,国有上市公司在资源、人力、信息上均占据绝对优势,为什么没有与之匹配的盈利能力?协议转让和MBO里又存在着多少的国资流失问题?可以说,正在进行的股改,可以从深层次上解决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的国资财富“漏出”问题。

  不少专家称,现阶段不能再单纯依赖市场和行政来力量组织改革,未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国务院有关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作用,更有效地统一组织、分散决策。

  专家建议,在统一组织层面,应配套相关的工作机制,如

证监会和国资委的工作机制,对中央控股企业的机制、对国有控股的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等。

  而在分散决策方面,目前的一些做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在某些环节,应加大行政指导的作用,而某些方面则应弱化行政干预的色彩。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对于投票率过低的问题,建议管理层设最低投票率的要求并允许延长投票时间;对于目前许多股改方案的对价承诺完全不具备操作性的部分,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把关。

  林义相强调,在股改方案中涉及到资产重组和定向增发的环节,不宜有集中的部门去做相应的实质性审查环节,这样会导致相关部门“吃力不讨好”;市场失去监督功能和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李振宁则建议,在稳定市场方面可以考虑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的做法。(冯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