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虚到实的转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7:52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璩立国 如果不是参加了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对于公司治理,记者本人或许还是停留在一般认识的基础上,即公司治理是很虚的东西,如果刻意地追求一个好的公司治理而忽视了为股东创造价值,那反倒像是重视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有点华而不实了。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从300余名海内外专家的出席规模来看,这虚的东西应该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 再联系到最近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以及在“2005中国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资本市场建设五点意见中提到,在完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基础性制度中就包括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改善和提高微观经济主体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公司治理的概念,尽管学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其包括的基本内容还是得到了大部分人士的肯定,即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这三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那么公司治理就比较完善了。 但是,有了好的治理结构,以追求价值为目标的企业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童道驰的观点很客观: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是否正相关很难量化,但一定有负相关关系。他的意思如同“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样,如果一个公司的公司治理很糟糕,那么这个公司绝对不会走得长远。 而学界更多地从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眼光来说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大势所趋。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就指出,作为在全球市场上的一种竞争优势,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保证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企业、适应市场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呢?就怎么达到这个胜利的彼岸,研讨会上的与会者的观点就不那么一致了。 张维迎主张以市场为导向,“公司治理主要是市场的问题,而不是政府的问题。”在制定公司治理法规上,政府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减少交易成本,而不是增加交易成本。不要太多期待政府制定的规则,而忽视了市场的力量。也有观点认为,公司治理应是企业的主动行为,监管部门可以制定规则,在制度上加以引导,但不要用行政的力量去干涉或推动。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显得更为务实,他指出,公司治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但近四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各项措施的实施,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出现了较大进步。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将会进一步趋同,这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再加上新的《证券法》、《公司法》即将实施,必将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他同时强调,制定公司治理规章制度时,必须贴近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 无论是从学界的关注,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外部监管形势的变化来看,公司治理这一个看似“花瓶”的“表面文章”,终于成为一个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做的问题。通过这由虚入实的过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的企业文化,将会在更大范围的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为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