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券商 外资入股新阵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9:57 周末画报财富版

  2005年可以称得上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圈地年。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中国较为优良的银行资源已经被占领得差不多。而经过四年漫长熊市精力耗尽急需外部资金注入的中国内地证券公司,自然成为了“苍蝇最容易叮的蛋”。北京证券被UBS入股成为大门打开的信号,没有任何投行愿意在此番战役中缺席。

  特约撰稿人 陈澍

  在看似近乎疯狂的外资银行入股尚处转型之中的中资银行风潮袭来的同时,又一场由几大国际知名投行领衔主演的入股国内券商的大戏也正在悄然上演中。一如监管者支持国有银行引入外资伙伴一样,有迹象显示,政府亦正考虑让外资在国内券商改革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包括推行让外资控股等“诱人”措施。

  第一个被选中充当试点的幸运儿是瑞士银行集团(UBS AG)。而在10月中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国际投行巨头JP Morgan也要行动了,他们意图控股辽宁证券。国际投行们清楚能供他们争夺的中国内地桥头堡绝对是稀缺资源。要在中国日益红火的资本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唯一的秘诀就是既准又快。

  证券业大门被打开

  在国庆长假之前。老牌券商北京证券(Beijing Securities)与富有盛名的瑞士银行集团(UBS AG)在9月底前向市场透出消息,后者有望以2.1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北京证券约20%的股份,从而使得UBS光荣成为首家直接入股中国证券公司的海外企业。

  在此之前,尽管先后有华尔街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在华通过不同方式同自己的合作伙伴设立了合资性质的证券公司,但分析人士认为,北京证券和UBS的签约似乎正预示着,在中国竭力拯救过度拥挤、赢利性低下的证券行业的过程中,中国对外资企业投资本国证券行业的种种限制将逐渐发生改变。

  公开资料表明,北京证券仅在2004年就亏损人民币1.60亿元,由此被监管机构列入急需重组改造券商的名单,UBS的入股势必会给北京证券带来宝贵经验。但是细想一下,成立于1988年的北京证券又为什么能够吸引到在全球设有27家分支机构的“大腕级”投资银行UBS呢?吸引UBS显然并不仅仅是帮助北京证券完成重组那么简单。

  根据协议条款,瑞士银行将为收购这家中型券商的部分股权支付人民币17亿元,约合2.1亿美元收购,这笔资金中的部分将用于帮助北京证券偿还债务。和UBS一起入股北京证券的还有世界银行(World Bank)下属的私人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后者也将收购北京证券5%股权,而北京市政府下属企业仍将拥有北京证券33%的控股权。

  同UBS一样,在入股北京证券之前,IFC已经入股了6家中资银行,包括和汇丰(HSBC)共同持股的上海银行(Bank of Shanghai)以及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一起持有南京市

商业银行(Nanjing City Commercial Bank)股份。UBS则已入股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股份。

  “中国的好银行已经被外资入股得差不多了,眼下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三大已经基本敲定外资对象,外资银行的投资目光也已经开始投向中国的第二梯队城市型商业银行,这证明留给外资入股的中国银行业机会正越来越少。”一位长期在上海工作的外资银行人士说。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本地券商却尚缺乏外资入股。但是他们的前途却和银行业一样被许多外国投行正逐渐看好。很自然,在中资银行资源日渐稀缺的今日,入股券商已经开始被许多错过入股中国的银行第一班车的外国银行家们所重视。”他续说。

  就在前不久,美国花旗集团高层访问中国时就公开表示,在决定增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至19.9%股份的同时,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也将寻求入股中国券商的机会,而主管中国内地及香港业务的汇丰执行董事王冬胜和恒生银行CEO柯清辉也公开表示过,汇丰和恒生的下一个投资目标将是努力实现对中国内地一家证券公司的控股。

  券商下一个黄金阵地

  中国的金融业监管者正为了在明年年底彻底放开银行业之前更好地增强本国银行的实力的同时,政府也一直在向外资投资者出售大量的银行股份。今年年初以来,海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业的协议投资金额已超过150亿美元,这些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这个增长迅猛的大型经济体已经趋之若鹜。但是毕竟值得入股的中国银行现在已经不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已经被外资入股的中资银行大多在海外或者在国内A股上市,除了这些庞大的银行IPO项目,许多大型国企和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都有着各自的上市计划。

  但是问题在于,按照现行监管规定,外资投行并不被允许参与中资企业的国内IPO项目。为了绕过这些政策性规限,于是外资金融机构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证券业。希望中国政府允许外资投行控股中国内地券商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于多年来受当地政府的干预、加上管理不力、近几年股市下跌,中国120家券商中已有很多濒临破产。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券商实际所欠债务窟窿可能要比想象中的更厉害。

  另一方面,根据现行条例,与本国券商合作的外资机构只能以合资形式运营,合资公司可从事国内

股票和债券承销、并购咨询、债券交易等多种业务。但合资公司不得交易本国股票,外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3%,这使得外资股东始终难以享有更大的经营空间和管理权限。

  在这种背景下,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施压,促使中国政府开放内地证券业允许外资控股的热潮可说是必然的。对中国证券业和金融监管部门而言,引入外资、以市场化方式重组问题券商,成为中国证券业复兴的崭新路径。许多市场人士认为,内地证券业去年有130多家券商亏损,金额高达人民币160亿元。许多券商陷入流动性危机,他们迫切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而对外资而言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资本运营业务国家之一,错失进入中国的机会意味着在下一个10年将被动挨打。中国券商的资金和经营危机恰恰给了外资金融企业逢低吸纳、抢滩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机。

  在中国本次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控股内地券商前,在内地已经有部分外资投行通过“曲线救国”方式试图打开缺口。一个是摩根士丹利,还有一家就是中银国际(BOC International),前者和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而中银国际则是中国银行在香港注册的投资银行部门。

  2004年,和摩根士丹利一直堪称老对手的高盛集团再也坐不住了,通过与高盛实际控股的北京高华证券进行合资,组建了高盛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银行部门,但至今仍处于人事磨合阶段,尚未有实际业务展开。

  和高盛进军内地券商领域的雄心几乎一致,UBS入股北京证券也正是看中中国巨大的企业上市前景。外资投资银行不想因为政策限制而错失未来在股权分置工作完成以后可能出现的国内A股IPO重启热潮。

  外资如饥似渴

  UBS入股北京证券的举动实际上已促使另外多家美国银行要求中国监管部门提供相似的安排,让它们完全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些银行中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美林(Merrill Lynch)以及JP摩根(JPMorgan)。

  除已经公布的北京证券和UBS的联姻,市场有消息称法国里昂证券也正与建银投资洽谈共同注资湘财证券有关事宜,而IFC除参与重组北京证券外,也正计划参与重组另外四家中等规模的券商。

  此外,中国的三家小型证券公司包括中关村证券、昆仑证券、华龙证券也正在实施外资增资的扩股计划。

  “目前,中国证监会也正考虑提高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的比例,最高有可能调到49%,这也许是外资投行如饥似渴,蜂拥而入入股中国问题券商的原因所在。”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市场观察人士透露。

  “如果能够控股,那么外资投行就能将他们所入股的中国券商彻底变局为他们在这块未来可能是亚洲最繁忙IPO市场的一个个重要棋子,外资强大的管理参与能力也将使得中国的证券业得到实质性改善,这也是监管者所乐意看到的。”这位人士补充说。

  几家大型跨国证券商驻中国的管理人士也透露,如果外资持股能达到两成或两成半,就能够以相对多数拿到控股权。法国里昂证券行政主席顾家利就表示,中国内地券商处于一个重要的整合期,那些存在财务问题、可以通过重组来渡过困难的券商是不错的潜在合作伙伴。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 Snow)和华尔街投资银行也正游说中国政府,希望北京让更多外国公司进入该国受保护的资本市场。

  美国行业组织证券业协会(Securities Industries Association)将于近期寻求机会说服中国的监管者,让后者尽快承诺逐渐完全地开放其金融服务行业。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正变得日益重要。

  当然,也有人把外资在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投资看作是好比日本经济危机以前

房地产行业的“豪赌”,不过外国的银行家们向来已经习惯了金钱世界的冒险,关键看谁的眼光更准,也同时需要一点点的好运气。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