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热门话题) 不缺价值还缺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8:28 中国证券报

  A股市场有无价值主持人:在三季报业绩利空释放完毕,政策面暖风频吹的背景下,市场人气依旧低迷,其直观表现就是成交量的逐步萎缩。在低迷的市况里,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目前的A股市场有无价值?

  海通证券吴一萍:“接轨”是国际化大背景下投资者目光集中的焦点,直接将A股的估值水平和国外市场相比来判别A股股价是否回落到可投资的合理区间,这种观点虽然有很大的
问题,但却已经被市场接受。那么,这种比较下A股的投资价值是否显现了呢?从综指的市盈率水平来看,上证综指和深综指目前市盈率分别约在17倍和24倍的水平,深综指水平较高,只低于纳斯达克和日经225指数,但上证综指却已经低于道琼斯工业指数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水平。成分股指数的投资价值更加明显,沪深300的市盈率水平已经在15倍以下,和香港恒生指数基本接近,在亚洲也只是高于新加坡、菲律宾、台湾和泰国的估值水平。从这种对比不难看出,A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和国际水平基本接轨,而且这种接轨还是在没有考虑其它任何因素的简单比较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再加上股改25-30%的对价补偿和不会低于7%的经济增长率,这种估值就显得偏低了,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衡量A股股价就已经回落到了合理估值区间的下轨水平了。总之,现在的A股已经有比较充分的投资价值了。

  北京首放:毫无疑问,目前市场的投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横向比较,目前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水平已经和国际成熟股市基本接轨,国内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已经下降到16倍左右,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已跌至14倍左右,部分行业如钢铁、金融、石化等的动态市盈率水平已经明显低于成熟

股票市场。加之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在全球范围内也算得上优良,绝对投资价值非常明显;纵向比较,目前大盘点位处于八年来的低点附近,四年多的大熊市使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超过50%,深证综指累计最大跌幅更是达到惊人的64.66%,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充分的释放。

  尤其是目前

股权分置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长期制约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正在土崩瓦解,全流通时代的临近将使市场的整体投资价值面临重新评估,上市公司资产也面临重估升值,并且全流通大趋势下上市公司并购价值也将大大提高。前期华夏银行对外资转让部分股权时的价格明显高于其二级市场股价,这种情况意味着那些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价格必将得到纠正,这也正是当前股市投资价值的一种体现。

  市场为何低迷依旧主持人:“有投资价值的股市必定会有价值投资的行为发生”,这个在逻辑上成立的命题在实际中却没有发生,当前的A股市场为何难以摆脱低迷?不缺价值的股市还缺什么?

  海通

证券吴一萍:笔者认为有很多因素导致了“投资价值≠价值投资”的偏差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价值”贬值的担忧,换句话说宏观经济的高增长不能完全反映到上市公司身上来,目前的价值还有缩水的可能,而且从历史经验看,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令人怀疑,能够在行业中保持龙头地位的企业寥寥无几;二是资金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金融市场资金是相当充裕的,但股市资金却又是相当短缺的,类似宝钢这样的分红派息率已经高达8%的品种在股市中并不少见,但众多资金仍然囤积在债市将10年期的国债利率一步步推到3%附近的低位。这就说明追求安全性的资金虽然充裕,但其不肯踏入股市来承受丝毫的风险,这在根本上反映了资金对市场风险的无从把握;三是市场资金心态飘忽,“近视”严重,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都存在这个问题,这种心态相互感染形成了恶性循环,加上基金的考核制度有短视的缺陷,导致整个市场都患上了“近视”,市场缺乏长线型的稳定价值投资者。所有的原因梳理下来,就会发现股市的问题并非出自股市本身,而在于社会或者说市场经济缺乏诚信的氛围,上市公司造假、违规惩罚的力度单薄、监管不力等都是表象,其根本问题可以归结为基本诚信的缺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不可能出现稳定的、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也就不难理解在市场价值突显的时候,资金仍然没有信心去拣拾价值品种。不过我们看到,政策面已经显露了清晰对路的改善意图,估计经历了较长的转折期后,我们会看到诚信重树之后焕然一新的市场面貌。

  北京首放:行情之所以长期低迷的关键在于缺少将投资者长期留在场内做多的吸引力。首先,缺乏便于资金进出的通道。目前市场还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市,一旦没有增量资金流入,行情就要陷入调整。而目前场外虽有大量资金,包括看好我国股市发展前景的国际资本,但使这些资金能够顺利进出市场的通道还没有完全打开;其次,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依然缺乏信心。长期的股权分置状况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在权利义务上的不对等,形成两个利益群体,非流通股股东尤其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凭借话语权优势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事情屡见不鲜。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已经铺开,但短期内两类股东的利益还难以完全统一,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重树信心也非朝夕之事,这就决定了大量资金进场后的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短线色彩;第三,对股改进程缺乏明确的市场预期。股改给市场带来的好处自不待言,但相比股改的益处,股改带来的扩容压力似乎更加明显,而按照上市公司股改方案中承诺的减持时间表不难预期未来市场所要承担的扩容压力,但届时能否有足够的增量资金进场承接却还是未知数。上述原因构成了目前市场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长线投资者难以平稳入市,所以尽管市场投资价值明显,但资金做多积极性仍显不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