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特别报道药品降价风暴温柔登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8:02 中国证券报

  记者牛洪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达到63%。按这些药品现在的销售量测算,降价金额约40亿元。这将是历次降价中降幅最大的一次。

  17次抑制药价虚高

  为抑制药价虚高,解决老百姓就医负担重的问题,国家自1997年10月以来,对15种抗生素药品和32种生物制品已启动了17次降价。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纳入此次降价范围的22种药品,以抗感染类药品为主,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价格虚高空间较大,也是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品种。这次降价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规模扩大,成本相对降低;有些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成本降低;还有些过去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等,价格仍然虚高。

  在降价的同时,发改委还制订了相关配套措施。为使群众真正得到这次降价的好处,防止降价药品被不合理替代,同时减轻生产企业负担,确保降价药品正常生产和供应,发改委会同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在降价方案出台的同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一是将医院销售22种降价药品的实际加成率严格限制在15%以内;二是暂停22种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三是加强对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管,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销售降价药品数量不能因降价而发生明显变化。

  对本次降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表示,发改委在进行药品降价的同时,有三个配套措施跟进,这对保证药品降价效果具有积极因素。表明发改委做了许多细致工作,降价更具有针对性。但同时至少可以说明,招标采购弊端很多,以药养医是不断抬高药品的原因。

  对于降价效果,朱长浩认为关键是各部门的执行力度,结果有待观察。

  药品降价仍将继续

  为祛除药价虚火,今年在前16次降价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使出了一套降价组合拳。

  继国家发改委在4月5日发布通知,要求贯彻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有效限制同种药品因剂型、规格和包装材料不同而产生药价虚高后,又于7月将所有非处方药(O T C )品种的价格管理权限由国家发改委下放到省级部门,以求使OTC市场公开竞争。

  此外,为对药价进行综合评估,解决存在的药品定价不合理问题,发改委近期成立了专门的国家药品定价中心,负责药品价格核定,抑制药价虚高。

  同时,卫生部与发改委互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5月24日表示,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其中包括降低虚高药价、取消药品15%加价、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值耗材费用、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的“四降一升”措施。

  现在发改委又决定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达到63%。成为历次降价中降幅最大的一次。

  但这并不意味着药品降价的终结。发改委负责人强调指出,对于解决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发改委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干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

  朱长浩也表示,降低药品价格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医药市场存在很多矛盾,其中药品定价不合理问题最为突出,虚高的药品价格整体应走低。

  降价幅度低于预期

  从本次抗生素降价幅度和降价时间来看,降价兼顾了多方利益,降价幅度低于原来平均60%以上的预期。

  5月初,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拟在6月初对进入医保目录的16个抗感染药物和6个新品种启动降价,降价涉及的22个品种,主要是高档头孢类,以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为主,同时还有胸腺肽、干扰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等品种。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降幅将达到93%。

  消息甫出,抗生素药企“揭竿”而起,求助行业协会庇护。由此,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等4家中字头医药协会会同20家省级医药协会起草了《标本兼治才能解决看病贵》上书国务院,希望全面看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要求两点:一是药品降幅不能太大;二是仿制药和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内、外资生产的药品降价幅度应一致。

  为做好这次药品降价工作,发改委组织力量开展了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专项调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经过专家评审和地区之间衔接,在反复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商有关部门同意后,最后正式确定了降价方案。

  从降价结果看,降价药品没有改变,仍为原来拟定的22个品种。但降价幅度由一定程度的下调,原消息所称的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降幅将达到93%相应调整为平均降价幅度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63%。

  降价时间也是一延再延。先是传言6月初实施,接着又传7月中旬,再后又有报道称在9月初启动药品降价。由于经销商持币观望,部分抗生素生产企业销售受到了显著影响。

  据西南

证券研发中心医药分析师张仕元介绍,仿制药和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内、外资生产的药品降价幅度是一致的。

  因

知识产权原因,这次降价的品种中,外资类药品和合资类药品,其降价幅度远远未及国产仿制药。那些享受单独定价政策的原研药下降幅度仅在三成左右,而国产同类产品最高降价幅度却达到了六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大国内外制药企业同类药品的价格差。

  降价影响各异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抗生素药品降价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但对各环节影响并不相同。

  本次药品降价虽然意愿之一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并遏制抗生素的滥用,但却对中间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影响并不大。朱长浩表示,本次抗生素药品降价将对医药商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太大。商业企业若销售一种药品没有利润,就将停止该产品的经营,不会受到降价药品的牵制。

  对于医药最大的零售终端医院而言,本次降价对其将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不会太明显。专业人士指出,本次降价配套措施中,将医院销售22种降价药品的实际加成率严格限制在15%以内及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销售降价药品数量不能因降价而发生明显变化,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但在目前以药养医机制没有改变、抗生素产品过剩且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降价仍然难撼医院的既得利益。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近年因多次降价而业绩不断下滑的抗生素生产企业。

  平安证券医药分析师杜冬松介绍,抗生素产品目前在药品中消耗量位居第一,约占所有药品的30—40%。而本次降价的品种大部分是抗生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若平均降价40%,对国内抗生素制药企业的影响可想而知。华夏证券医药分析师邹新进也表示,降价后,制药企业沿产业链转嫁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降低成本的空间又不大,因此降价影响不能小视。

  对于如何规避药品降价风险,杜冬松认为,一是要提高高端产品的投入,加大新产品

自主研发力度。目前,我国2000多家西药生产企业中,有80%都在生产抗生素产品,产能过剩且同质化严重。研发投入不足已制约了我国药企发展。目前我国研发投入约占销售额的5.5%,而国外达到15%。二是尽快转型。可以转产高端产品或向中药转型。如海正药业已成功从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转向心血管、抗肿瘤原料药生产企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