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张卫星:停牌制度漏洞导致股改投票结果的失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张卫星

  在目前进行的两批共计46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中,也有些公司的对价水平明显偏低,而且对价水平差异巨大,但却没在投票结果上体现出来。绝大多数试点公司都轻易获得了流通股股东的投票通过,投票结果呈现了“通过”的一边倒局面。笔者认为,这个“一边倒”现象,说明当前的改革存在制度缺陷和设计漏洞。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讲,股改这样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事情,只要上市公司确定要搞股改,就应该进行封闭性停牌,从公司决定要搞股权分置改革就停牌,方案公布、股东沟通、方案修改等,一直停牌到类别股东表决完成并方案实施以后,这样才可以得出一个真实客观的民意表达。

  但现在的股改方案停牌制度是方案公布后,还可以开盘交易,流通股股东继续处于流通状态,甚至给市场操纵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样的制度设计导致表决率通过率非常高,出现了一定的“投票虚假性”。中国

证监会研究中心的李青原也曾谈到过这个“股改停牌制度”问题,她说在一开始的制度设计中,是“全封闭停牌”制度,而不是现在这样的中途可以开盘交易的停牌模式。据说修改的原因是有高层认为,“应该给支持股改方案的场外投资者进场的自由,也应该给反对股改方案的人有出场的自由。”所以改成了当前这样的停牌模式。

  当前股改过程“中间可交易”的停开牌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赞同率”的虚假性问题呢?对此问题上海的李志林先生曾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在过去旧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时代,工人与资本家产生了劳资纠纷,工人闹罢工要和资方谈判,提高工资维护自身利益。比如纺纱厂和机械厂的工人都与资方都出现了纠纷问题。此时如果资本家可以把这些原有闹事的工人辞掉(借口是资本家有辞工的自由、工人也有辞职的自由),然后再收买了一些工头,重新招募新的工人,就如同把纺纱厂的工人和机械厂的工人全部调换了一下,并多给一些小恩小惠。这样原来的工人虽然对老板恨之入骨,新的工人却对老板感恩戴德。结局就是用了一点蝇头小利,然后就将工人维权体系瓦解了,就把以前的剥削历史全部都抹杀掉了。

  这个例子可以类比说明当前

股权分置改革“停开牌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对股改方案投票结果的重大影响。实践中,笔者已经发现这个制度漏洞在扭曲投票结果,在股改试点期间,股民对股改方案在网上痛斥、谩骂。民意调查显示股民大多数是反对这样的对价水平的,但是在实际真投票的时候,股民大多数却是投的赞成票!

  我曾经在一些证券营业部,向持有股改试点

股票的股民询问了诸如“你认为股改方案好吗?”“你投了什么票?”这类的问题,结果明显发现股民有以下倾向:

  一类股民股票套得比较深,可能股票是10多块钱买的,现在股价是4、5块钱,这类股民认为投不投票已经有些无所谓了,投了反对票,即使大股东再修改方案,股民的损失也弥补不了多少;投赞成票,眼前的可怜对价水平根本弥补不了什么。权衡再三的结果是这类深套的股民大多不投票,这也解释了普通股民持股比例高、近年来股价下跌严重的股票投票率就比较低。

  另一类股民是前不久刚买入这只股票,没有亏损,甚至有些是股改方案公布后才买进来,这些股民大多数也认为股改方案不好,但在投票时却是投的赞成票。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普通股民的回答很有代表性:“我管不了那么多,三年以后大股东的股票怎么处理与我不相干,我也不考虑那时是什么价格,我现在买进去就是为了赚取股改的10%或20%,即使没有10%也应该有5%的涨幅吧,我买试点股票,然后投赞成票就是冲着股改期间的短期利润去的!”

  普通股民这种“短期利益投机最大化”的投票取向,实际上给我们的股改前景蒙上了一丝阴影,需要在以后股改的工作中尽量弥补这个漏洞。现有的股改停牌制度的确对提高流通股的赞成率有很大帮助,这种停牌制度在公平、公正方面的弊端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导致股改工作目的的短期化倾向非常严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