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双雄会”从竞购走向互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8:18 中国证券报 | |||||||||
新闻直击 在一场由中国企业掀起的并购大战中,南汽集团最终击败了上汽集团,成功收购了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英国罗孚汽车 主持人:万宁嘉 宾:西南证券董建华
南汽隔靴搔痒 主持人:7月22日,南汽集团宣布出资5000余万英镑,整体收购英国罗孚汽车集团的整车与相关发动机资产,历时已久的罗孚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南汽集团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汽车行业市场化进程中逐步落于人后,例如车型老化、资金匮乏,曾经投产的英格尔轿车最后无疾而终,目前只靠着合资的菲亚特轿车、依维柯商用车撑着门面,自2004年至今始终是亏损状态。此次南汽出人意料地击败上汽,成功收购罗孚对其有什么影响呢? 董建华:此次南汽集团收购的是罗孚汽车集团的整车与发动机相关资产,但不包括75、25两款轿车及其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不包括被认为属于罗孚前股东日本本田公司所有的45型汽车及相关设备和图纸。 从买到的资产看,此次收购对南汽集团的振兴影响有限。收购前,罗孚汽车已经被分拆得七零八落,罗孚品牌属于宝马,罗孚25和75两款车的知识产权已被上汽收购,南汽看中的45中型汽车也被本田收走一些关键设备和图纸。可以说,南汽买到的主要是75、45、25车型的一些机器设备以及罗孚MG跑车和其他一些发动机项目,而汽车业的机器设备大多是专业性很强的专用设备,特别是车身模具等加工设备,离开车型的设计等知识产权可以说没有任何价值。这对于急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南汽来说,有如隔靴搔痒。 南汽在得到了部分技术后,能否消化吸收,进而开发自主品牌轿车也存在相当难度。且不说以目前南汽集团的竞争力和现金流,能否支撑自主开发,单是在市场运作上的差距,就足以使对自主开发的投资慎之又慎了。英格尔的失利、菲亚特品牌的低迷,让人对南汽的市场运作能力深存疑虑。毕竟,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对中低档车型来说,是集合成本控制、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等诸多能力的系统竞争,好的车型只是竞争成功的一个方面。 当然,好处也不是没有。首先,南汽现有的发动机厂产能不足,潜能一直没有发挥出来,收购罗孚后,罗孚汽车的发动机将在南汽生产。二是优化南汽目前的生产线,弥补高档车短腿的局面。据悉,南汽将从罗孚引进75、45、25三个高档车型用于投放国内市场。 上汽虽败犹“荣” 主持人:虽然上汽在与南汽竞购罗孚的过程中败下阵来,但此前上汽已经成功获得了罗孚集团中75、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在失去罗孚控制权的情况下,这些资产对上汽有什么意义? 董建华:上汽虽然仅购得了25、75车型的知识产权,但对其自主品牌建设可以说非常关键。综观上汽集团自2004年以来的一系列收购动作,可以看到其背后贯穿的是一条清晰的通过收购快速扩张的战略。 2004年7月,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5年以来,上汽集团与重庆重汽签署收购协议,与该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生产重型卡车。重庆重汽将与上海汇众一起成为集团的重型车基地。此前,上汽集团还收购了江苏仪征,与上海通用携手成功重组了柳州五菱、烟台东岳、金杯通用。 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重组江苏仪征、柳州五菱、烟台东岳、金杯通用、重庆重汽则是完善产品线与生产布局。 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指导下,上汽集团制订了到2007年年产自主品牌轿车5万辆的目标,而目前,在仪征的生产基地已经准备就绪,按照上汽的计划,将在仪征基地生产在罗孚75、25基础上的改款车。通过双龙和罗孚的收购,上汽已经基本完成了自主品牌车型的储备。 合作优势互补 主持人:目前来看,上汽与南汽在罗孚的资产上,处于互补的地位,双方有没有可能通过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呢? 董建华:南汽要获得罗孚75、25的生产权,必须与上汽合作,而正在专心搞自主品牌的上汽如果能快速获得75、25车型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将大大缩短其自主品牌新车型上市的时间。可以说收购为双方合作埋下伏笔。 上汽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乘用车,而其商用车、特别是轻型商用车是短板。作为要冲击世界500强的企业,没有商用车的强大是不可想象的。而南汽集团在乘用车市场虽然有菲亚特的支撑,但其管理能力、人才储备、资金实力明显与上汽不在一个层次。同时上汽的合作伙伴美国通用汽车还是菲亚特公司的关联企业,双方合作是多赢的局面。 此前双方也曾进行接触,但要价相差较大,此次收购完成后,可以说,双方都有求于对方,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