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研究机构普遍上调宏观经济预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7:56 中国证券报

  记者熊永红

  GDP增长9.5%、CPI上涨2.3%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受好于市场预期的经济数据影响,中、外投资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师普遍向上修正了对中国200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GDP全年增长将在9.2%以上

  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尚处于正在进入软着陆通道过程之中,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急剧下滑,中国经济在短期内难以快速回落。分析师普遍表示,投资重新加速以及出口强劲是推动上半年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两个因素在下半年都可能放慢增速。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快速运行,经济远未着陆;但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显著变化,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明显加强,其次是投资与消费增长。他们预计,下半年经济将随着投资与出口增长的放缓而减速,消费增长则保持稳定,经济增速将回落至9%左右,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达到9.2%。

  高盛也上调对中国2005年经济增长率预期至9.2%。他们表示,尽管过去两年出现了许多增长恐慌和悲观预测,但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已显示出较大的弹性,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2%,高于此前预期的8.8%的增幅。

  国泰君安秦军也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之前做出的今年GDP年增长8.8%的预测是一个略显保守的估计。光大证券莫倩则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可能在9.3%左右,经济增长在年内各季度之间可能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

  渣打银行经济师许长泰指出,倘若经济真的在未来6-12个月放慢增长或甚至走上下降通道,那也会是有序下降,因为政府在密切关注经济形势,不会令其放慢太多。东方证券冯玉明也表示,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仍会回落,但是回落的步伐可能会比原来预期的慢一些。

  长江证券陈文招相对更为乐观,他指出,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了24.3%,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4%,因此,下半年投资增速仍有可能平稳走高。国信证券薛华也指出,当前美国良好的经济数据显示未来仍可望保持较高的增长,我国的外部需求仍会保持较好增长。

  CPI涨幅有限,通胀压力趋缓

  上半年消费物价指数(C P I )保持温和增长,同比涨幅有所下降。其中,6月份CPI、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6%、5.2%和9.0%,环比增长0.14%、0.21%和0.31%,折合年率分别为1.6%、2.5%和3.8%,较5月份均有明显下降。

  薛华表示,通胀压力正在趋缓。招商证券张乐认为,未来通货膨胀应能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金公司也预计,2005年CPI全年涨幅大概为2%-2.5%。高盛则维持全年CPI涨幅2.6%的预测。

  尽管物价涨幅总体上与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是协调的,但物价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物价涨幅分类来看,结构性的矛盾比较突出,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例,有四大类价格是上涨的,而其余四类是下跌的。陈文招指出,一方面,食品价格涨幅出现明显回落,CPI上涨压力出现了缓解,且夏粮丰收,下半年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公共产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仍有可能保持较快上涨,但由于它们在CPI中的比重较小,不足以拉动CPI转向恶化;另一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却维持高位,上下游物价的差距较大。

  分析师称,6月份CPI升幅回落,央行因此无需实施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他们认为,“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难有实质性改变,央行可能会通过窗口指导鼓励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同时继续抑制中、长期贷款的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

  企业利润下滑,市场担心犹存

  考虑到上游产品价格、房地产价格、服务价格等指数还是比较高,目前认为中国存在通缩压力还为时尚早。不过,中下游企业利润增长似乎不容乐观。

  尽管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其中6月份增长16.8%),产品销售率97.54%,但是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9个百分点。陈文招预计,上下游价格差距仍可能保持较大,而价格传导尚未能有效发挥,部分中下游企业盈利面临压力,利润增长情况可能仍不容乐观。

  中金公司指出,造成利润增长与GDP、企业销售收入出现背离的原因包括:投资过度扩张带来的过剩产能、国家对能源等要素价格的管制限制了要素生产行业利润的增长、价格增幅的下降等。

  还有分析师表示,就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而言,目前超预期的高增长未必一定是好事。冯玉明指出,因为目前超出预期的增长特别是投资的增长,意味着将来产能会更多的过剩、经济调整时间的延长和企业利润增幅的更大幅度下降,这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并不是有利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