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资本观察) 后股权分置时代催生全新思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7:51 中国证券报

  从股权分置到解决股权分置,再到后股权分置时代,乃至全面的全流通,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贯穿一条主线: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不断交织和冲突,在交织和冲突中不断创造各类机遇,也产生不同风险,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主题。

  面对当前迈向后股权分置时代的阵痛,如果能够着眼于新市场的建立,所有市场参与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思维分析当前市场,以一种不求眼前利益、注重长期收效的大局观来
形成市场共同理念的话,中国资本市场就能真正恢复本来面目,迎来崭新的明天。

  不过,在迈向真正的全流通时代之前,我们必须对一些观念上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全流通并不意味着抛售股票。优质公司往往从求得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寻求股权分置的解决,全流通反而为产生真正的百年老店解决了激励制度上的难题。如果将全流通视为洪水猛兽,就会导致我们过于贱卖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失去与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机会。

  其次,以原罪的思维方式将对价看得过重,是条行不通的死路。证券市场的参与者都是机会的博弈者,如果着眼于未来发展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不会有目前这种过于短期的博弈行为和思维方式。

  再次,总是希望股市能够全面上涨,总是希望参与股市就能获利,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将带来更大的失望。全流通的股票市场将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市场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手段,优质上市公司更能获得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公司业绩进一步两极分化的结果必然导致股票价格大幅度结构性调整的继续,而真正的优质公司业绩将依然坚挺。

  暂时的迷雾不能长久,恢复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不可避免,全流通带来的将是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

  其一,上市公司的融资理念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股市融资热在理性中可能退潮,而企业债券市场可能异军突起。在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无节制的股权融资行为将大幅减少,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望加速建立。

  其二,价值投资理念将被真正深化,而不是现在简单地做PE、PB比较,相对投资价值将逐渐走向绝对投资价值,实业投资与股票投资会不断走向融合,并可能打通实业投资与股票投资之间的渠道。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不同的投资者结构,因此必然对应不同的投资理念,投资理念必将多元化,市场可能会重现几年前的股市风景线,只不过一切都将围绕价值投资展开。

  其三,公司治理理念将改变流通股利益与非流通股利益对立的局面。在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趋于优化,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对立的局面将消失,被叫停的管理层MBO、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有可能被解禁,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将更加趋于一致。

  其四,股票定价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定价将以市净率为标准,发行价与每股净资产相当接近。好的公司,其发行价会比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略高,新股定价不再是高高在上。预计正常情况下,新股首发的市盈率不会再轻易超过20倍。

  其五,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全流通环境,为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市场将产生真正的换股收购等收购方式,那种只有现金才能收购的思维将不再延续,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会从融资性收购转为产业链整合收购,公司并购将会涌现,带来整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上市公司将能创造真正的股票期权激励,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将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主体将能充分发挥出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将真正层出不穷。

  其六,券商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券商将真正恢复为市场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本来面目。这里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券商经纪业务的思维方式必须发生革命性变化,由争夺现有客户转向争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目前所有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是托管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而没有像流通股一样二级托管在券商。在全流通的过程中,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必将托管在券商,券商经纪业务格局不可避免将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上市公司全流通后股票交易的开户单位,率先分享到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如果未来经纪业务仍然以托管市值和交易总量来衡量市场地位的话,一旦某家券商能托管类似中国石化这样的公司(市值超过3000亿元),无疑能迅速改变自身的市场地位。

  后股权分置时代不是困境,而是机遇,至少是在酝酿着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须具有战略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才可能赢得全流通时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